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国内 >

食品谣言止于严追责强监管 避免消费者成冤大头

2016-07-05 10:09:00

 

来源:

“西瓜打针催熟”“蒜苔蘸甲醛”“吃大盘鸡感染H7N9”……据报道,近来关于食品的谣言此起彼伏,不仅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知情权,也给食品企业带来巨大的声誉和经济损失。

对此,网民表示,网络谣言破坏和污染网络环境,侵害了消费者和商家利益。在这背后,除消费者自身科学认知存在误区,有关部门未能及时公布科学正确的信息等原因外,商业利益和不当竞争也是重要推手。网民建议,治理食品谣言应形成监管合力,严格追究谣言散布者的民事或刑事责任,对造谣传谣者形成震慑力。

消费者成冤大头

有网民认为,网络食品谣言的散播,干扰了公众的认知,也给食品企业带来了沉重打击,其危害不容小觑。

网民“我想拥有一只猫”表示,微信朋友圈经常有一些所谓的科普文章,以“××食品有害,千万别吃”为主题的文章阅读率高居不下,很多食物被冠以“有毒”、“致癌”甚至“致死”。有分析报告显示,在被举报为“诈骗和虚假信息”的微信中,人身安全、食品安全、疾病、防骗、健康养生这些主题的谣言数量最多。

网民“杂谈”表示,食品谣言盛行折射出诸多问题,首先是公众对问题食品的“前车之鉴”警惕性极高,稍有“风吹草动”就绷紧了神经。其次是食品科普宣传教育滞后,群众的食品消费知识及科学认知比较缺乏。第三是辟谣不及时。同时也要看到,有些食品安全传言并非毫无根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管理漏洞以及标准的缺失、检测手段的落后等问题。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引以为戒,见微知著,积极改进。

对造谣传谣者严追责

对于食品领域成为谣言重灾区,不少网民呼吁,要积极清理舆论环境,对散布谣言网站、自媒体要进行追责,在食品谣言中,不仅造谣者要承担法律责任,而且传谣者达到一定条件也要承担法律责任。同时,公安、网信办等部门应携手治理,实现谣言发现、研判、辟谣和治理四个环节的有效衔接。

网民“盛会”称,治理食品谣言必须对症下药。食安部门要加强监管,强化问责,严惩不法厂商,管好食品市场,让公众对食品安全建立起更高的信任度。同时要建立起食品安全监管的信息平台,拉近消费者与科学真相的距离,避免因为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误读、误解。

网民“糊涂公民”表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当摈弃“民不告,官不究”的陋习,安排专职人员实时监控各路媒体上的“食品谣言”,及时发现、及时删除“食品谣言”。同时,及时发布科学的食品安全信息,以正视听。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