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签50部独家漫画 融资数千万元!
麦萌漫画是一个基于移动端的原创漫画平台,由付费签约的漫画家提供内容为主,孵化原创IP。
创始人兼CEO孙于淼,他之前在游戏行业做了7、8年的时间。去年,他创办麦萌。开始时只是提供一些二次元的资讯。不过做了一段时间,他感觉用户在资讯上的停留时间太短,简单试水原创漫画之后,竟然发现了风口。
6月1日,麦萌漫画启动了子恺杯中日韩漫画大赛,覆盖全中国的高校,联合30多家产业链中的合作伙伴,并且与相关基金、产业培训合作,开展为期8-10个月的新人挖掘计划。
如今,麦萌漫画的注册用户在百万量级,他们刚刚完成了数千万人民币的A轮融资,由熠帆资本独投。
漫画作者的卖方市场
孙于淼告诉创业邦一个明确的概念:漫画平台现在还处于一个绝对的卖方市场。
我仔细想了想,其实这话没错。
就我目前采访的一系列漫画平台来看,很多漫画家资源其实是重叠的。更何况,部分原创漫画平台根本拿不到足够的版权漫画来填坑,只能铤而走险放一些盗版资源。
麦萌是怎么做的呢?
孙于淼的解决方法就是付费:掏钱买版权,该花的钱决不手软。
麦萌的漫画团队分为两组。
一、商务编辑负责和各个作者谈签约
商务编辑通常从跟踪到签约一个作者的时间在一个月左右,孙于淼说这个时间相对来说在业内是很快的。
他们签约的作品包括黑白漫和彩漫。对于80后和90后来说,黑白漫画是绝对的王道,但是95后的小朋友其实更喜欢看彩漫,还有条漫。
孙于淼说,不同漫画会有不同给的版权费用,其差别取决于几个维度,如比:黑白漫和彩漫、作品质量、作者名气等。
黑白漫画基本上每页在150-250元,作者更新一话平均是8-12页,基本上是周更。
彩色漫画基本上每页在250-400元,作者更新一画平均是6-10页,也是周更为主。
所以每次更新,基本上漫画作者的收入在10000-20000元。不过,一个想要达到周更给的漫画初始团队至少得要3个人合作,扣掉版税和成本支出,每个人分到的钱也不算多。
虽然生存状态并不算好,但是小微的漫画作者能够获得养活自己的收入,也是近年来行业规范化后得到的保障。
二、责任编辑则是指导漫画作者。
孙于淼给我一个数据。如今中国的漫画创作核心人群总数在5000-10000人。所谓核心人群就是真的能画出漫画的。
而泛漫画人群在上百万人,他们稍加短期的培训,就可以创作出适合快餐阅读的漫画,责任编辑主要提供的就是相关漫画扫盲类指导。
麦萌上目前有50-60部独家签约的作品,占据平台上漫画比例的10%。
对于这些签约的作者,麦萌在选择漫画推送时是效仿了日本纸质端的漫画流程:
新出的漫画会用全站资源推送,而第二话开始通过后台数据来决定推广位置。平台与内容的协作
孙于淼对创业邦说,在移动时代,漫画平台面临着大免费的压力,这就对平台运营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现在有付费意愿的用户都集中在95后,对麦萌来说,在这个阶段很难下定决心收费,怕会伤害到用户。
所以,那些独家签约作者的成本压力就全部压在平台方。麦萌融资拿到的钱,除了人力成本基本都用在签约费用上。
业内的普遍看法是,类似有妖气这种早期的免费平台其实享受了互联网时代下,业余漫画作者井喷的红利。
如今的移动平台,只要是独家签约的大多会给作者支付稿费,稿费基本能保证作者的基本生活。
平台充当了产业链中游的渠道方,只要有足够多的作品,就会养活足够多的渠道。
说到底,是由内容决定平台的市场占有量。那么,其实像麦萌漫画这类的平台要做的事情就非常简单了:
拿到更多的独家IP,获得更多优质用户,从而让更多的非独家资源在平台上露出,最终达到良性循环。
现在,平台上最受欢迎的两类作品,一种是女性向恋爱作品,另一种是后宫向。
最终,在平台上成熟的IP,麦萌漫画会用游戏、影视和纸质出版物等资源去实现变现。比如在六月底,会有麦萌漫画的原创IP改编的游戏上线。
目前,麦萌漫画的用户量级在百万级别,都是没有做推广自然增长的死忠粉。4:6的男女比例,其中16岁到25岁的用户占据总数的60%。麦萌刚刚完成了数千万人民币的A轮融资,由熠帆资本独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