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国内 >

国内“双创”氛围空前高涨 创新转化产业能力中国全球最强

2016-05-23 14:41:00

 

来源:

学而优则仕是中国的一句古话,不过现在这句话或许得变成学而优则商了。自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中国国内的“双创”氛围空前高涨,高校科研人员离职创业、待岗创业渐成风潮。

作为北京羲源创新科技公司创始人,陈曦在与记者交换名片时,更愿强调自己的学者身份,而不是企业家身份。目前陈曦领导的羲源创新科技是一家以研究开发、研制订制和推广应用高性能先进材料为主的高科技公司。他拥有很多头衔:纳米流体能源转换力学的首创者;生物形态力学的奠基人之一;国际上囊括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美国工程科学协会所有三项青年力学科学家大奖第一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历史上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之一……

长期奔波于中美之间的陈曦近日表示,他的理想是运用新的纳米结构,颠覆目前的汽车行业及其他相关行业。中国和美国相比较而言,创新方面各有优劣,中国需要进一步将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高校、投资基金和政府这五方面的优势整合,促进创业创新。而目前就创业环境而言,中国是世界上做得最好的。

爱折腾、爱挑战的“学霸”

问:您能不能介绍一下您自己个人的创业经历,包括您的一些生活经历?

陈曦:我小时候是在上海和昆明长大的,然后到北京上学。七岁的时候,我上了一所很普通的小学,上小学时,觉得老师教的太简单,就直接跳到三年级。小学读了两年之后,当时正好第一届北京八中少儿班招生,然后就考中学了。

中学四年之后考大学,当时一心要上少年班,就报考了西安交大。但是当时选了一个自己并不是很喜欢专业——力学专业,因为那个时候就对科学比较感兴趣一点,对工程学并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大学读完后,又去清华念硕士,然后再到哈佛去念博士。

我之前一直在被动学习,直到进入哈佛后,才开始对科研感兴趣。那个时候,我通过导师引导,感觉到实际上看上去很枯燥的理科力学知识,其实在工程中、在实践当中是大有可为的,而且和很多其他的学科:物理、化学、数学都可以相通,通完了之后,它还可以跟几乎所有的工程学分支都联系在一起,所以那个时候就开始觉得做科研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到哥伦比亚大学当教授后,刚开始我也跟风,别人研究当时很热门的碳纳米管;跟了一阵风之后,觉得没有自己独特的东西,就开始思考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不停地去折腾,去挑战书本上一些固有的东西,把视角移向了能源环境和汽车领域。

问:您自身技术能力毋庸置疑,创业毕竟是一个团队的事情,您将如何组建团队。

陈曦:这个其实正是我希望给自己的一个挑战,我想试验一下自己到底有没有钱学森那种能力,能不能带领一批专业背景不同的科学家来做一个大系统工程,羲源创新科技目前就是我的一个尝试。我知道我虽然没有学过一天市场和商业方面东西,但是我很愿意尝试。第一我很愿意学习,第二我很愿意接受这个挑战,我如果现在不折腾,将来老了一定会后悔,所以我会招聘一些专业人士来协助。

在往外推想法的时候,我会注重商业痛点。以汽车为例,当前的互联网造车和全民创业,恰恰是给汽车界的一个很好机会,以前我的一些跟汽车相关的技术,跟厂商去谈的时候,推进很慢,因为汽车这个行业是一个沉淀多年,靠积累很难去做一些改变,大家都认为几十年积累下来的流程,包括整车车身的结构怎么设计有它的道理,你要做一个比较大的改动,厂商的第一反应就是假如没那么好,我这个厂子垮了怎么办。如果一直抱着这样的固定思维,新技术永远难以得到尝试。

现在处于全民创业的时代,互联网造车使得很多之前没有干过造车的人进入这个行业。他们会四处搜寻一些比较疯狂的想法,这是一个高风险、高回报的事情,所以说一旦“赌博”成功,他的回报会很高的。也正因为这样,给了我的技术一个机遇,让我可以和这些比较疯狂的人一起来谈,有哪些技术可以运用到汽车上。

问:作为一个学者,直接创业,您面临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您的优势又在哪儿?

陈曦:我的优势是我的技术是颠覆性的。首先机理跟传统技术就不一样,第二是市场上基本上没有同类竞争产品,然后性能也比传统材料要好。在接地气这个过程当中,以汽车业为例,它的标准很多,而且每一个合作车厂提出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这样的话就使得我们要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跟每一家做方案,还有具体选择哪几家合作,这些是我目前最大的挑战。

用新技术颠覆汽车行业

问:羲源创新科技目前在做什么,将来希望达到什么样目标?

陈曦:我对把能源行业和汽车行业做革命性的颠覆非常感兴趣,能源跟汽车结合在一起在现在的大环境下,我认为给予了颠覆汽车行业的机会。所以我最开始关注电动汽车的痛点是哪里?痛点就是续航里程不足,安全性差,轻量化有难度。

续航里程不足的核心原因是电池放少了,在短期之内,我不认为有任何大规模产业化的电池的能量密度能够明显超越锂电池。但是锂电池的安全性很差。那么如果说我把锂电池往多里放,一个增加不安全性,第二车又变得更重了,所以说要解决这个矛盾,需要做电池的保护方案,让锂电池变得很安全,那么这样子的话,就能解决锂电池的安全问题,同时电池也可以多放。如果说电池非常安全,甚至它在一些不是特别关键的结构件上能够替代现在车身的一些材料,那么这样子的话,当用户把重了很多的金属换成安全电池后,把车身的一部分变成安全电池,用这样的概念之后,电池占车身的比例就上去了。所以说如果我能够做安全电池,我就可以把电动汽车现有的几个最重要的痛点解决掉。这个是现在羲源创新科技在重点做的事情。

问:您跟传统汽车公司如何交流和合作?

陈曦:传统车企的车型研发周期一般都要五到八年的时间。特别是在安全结构上,它基本上都是从前面的车型经过一些微调改装过来的,如果让它们大规模的用新材料来替代的话,对于它们来说成本太高。

互联网造车的出现,让一些投资者看到了去汽车市场分一块蛋糕的希望。假如说他们造出来车能够撼动传统汽车市场,这个是他们非常乐意见到的,所以他们会千方百计的收集一些新技术,使得他们一开始在某些技术上占领制高点,所以跟互联网车企谈合作会比较快一些。

我现在主要做在汽车领域做安全电池订制,但将来还会把技术运用到其他领域,如航天工具上等其他方面,因为这个材料多功能化是未来的必然趋势。

美国的创新需求和推动速度慢于中国

问:您融资,为什么主要是考虑中国,而不是虑美国?

陈曦:我之前在美国,最自然的会想起在美国推广,但是发现速度太慢,因为美国的制度过于完善,反而增加了创业的成本。当我想去创业的时候,不会是我去和合作企业谈,而是我的律师和对方律师去谈,律师将会在所有细枝末节文字上磨很长时间。美国对创新的需求和推动的速度会远远慢于中国,这个我的投资人徐小平和盛希泰也曾多次强调,就是同样的一个企业在中国成长速度要远远快于在美国的成长速度。相比较而言,美国拥有很强的创新能力,但是,就把创新点转化成产业的能力而言,全世界目前中国是最强的。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一些创客急功近利,希望投一笔钱马上就有回报,这个是不现实的。而且产业化的过程中,还有很多困难要克服,中国目前还需要把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高校、投资基金、政府这五块的优势都整合在一起,更好地促进创业创新。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