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国内 >

滞销3年的高冷画册 被“意外”23小时卖完全球库存

2016-04-27 14:24:00

 

来源:

2012年,德国TASCHEN出版社出版了一本梵高高清画册作品集,整本书都透露着德意志民族的严谨,从设计到质量到装帧,都无可挑剔,单本重量达6斤,但是呢,价格肯定很不便宜。结果呢,出版3年,全球只卖出了去几本,个位数。

中国有个艺术品社群电商看到后,把书扔到了社群里,然后,23小时就卖完了全球所有库存。这家艺术品社群电商叫意外,意外艺术,据说当时挑名字的时候,考虑的是又要是原本大家就有印象的词,又得有amazing的感觉,又跟艺术相关。果真amazing~

近日,意外艺术对外公布,已获得了A轮1300万人民币融资。据悉,意外艺术目前估值已超1亿,本轮领投方为飞马基金。

没有papi酱出名,凭什么融来这么多的钱?

目前来说,IP大概分为两种:

一种是以papi酱、咪蒙为代表的娱乐类网红,用泛娱乐类的方式,集中吸引用户,可以瞬间聚集大量流量,所以有广告价值,更适合广告变现;

另一种是以知识领域的罗胖、服装领域的张大奕、艺术领域的意公子为代表的垂直类网红,在一个专业领域切垂直或入门用户,用户粘性极强,互相之间有信任,所以变现方式除了广告,更重要的是电商。

而网红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热门的经济现象,关键还在于用户的学习心态,把网红当老师,网友有言,你所有未完成的梦想,在网红身上都可以看得到。

网红以其草根定位,少了明星身上的架子和光环,不同于明星的偶像定位,网红的定位一般就是某专业领域的KOL,讲的东西对用户真实有用,逻辑上,对用户产生直接的消费引导。所以,不难理解,张大奕一年可以创造2亿的女装销售额,而罗胖推荐的书,也比明星推荐的书来得更有说服力。

意外艺术目前的拳头产品是《艺术很难吗》,是一档艺术类脱口秀节目,用轻松、好玩的方式将艺术说明白,让用户在短时间内了解艺术。节目主要由意公子潇涵主讲,也联合一些名家共同普及艺术,如刘墉、蒋勋、顾长卫、原研哉等等。

意外艺术创始人潇涵

《艺术很难吗》在2014年6月推出,目前拥有百万粉丝,单集播放量为800~1000万,目前已创造超过1亿4千万的播放量。作为艺术垂直领域的第一网红,未来意外艺术还将尝试引入、塑造其他艺术细分领域的IP,打造IP矩阵,用不同的IP吸引不同的人。

相比于罗胖投资papi酱,意外艺术在早前就投资了网络红人、《小顾聊绘画》的作者顾爷,目前又新招纳了一位网红小鲜肉,此肉专用于吸引更年轻的90后用户。

潇涵告诉创业邦,社群经济之所以能够崛起,内容创业之所以火热,是因为未来真正的商业价值在人的身上。

垂直领域内容生产者的价值在于降低了信息爆棚时代,用户的选择成本,垂直IP与用户之间持续的信任关系,使得垂直IP可以做场景化的导购,也是生活方式的导购。这一切构成了不同于工业时代的商业逻辑,从而使得商业更为精准,转化率更高。

先有苹果手机,才有苹果粉

意外艺术创始人潇涵告诉创业邦,本轮融资的资金,将主要用于内容的建设,继续加强对用户的影响力。

作为社群电商,意外对社群的玩法想得很清楚社群最核心的是用户的信任,获得用户的信任的最佳方法是创造对用户有价值的事,成为能影响用户决策的人。

这种玩法与罗辑思维神似,提供知识服务,靠黏性提高转化率,不相信社群运营,相信产品的能力,不相信为了粉而粉的社群,相信用户粉的原因、社群的根基,都只能是产品。

简单说,就是相信先有苹果手机,才有苹果粉,要想维持苹果粉,就需要持续的优质苹果手机。

意外艺术目前有7个城市分舵,舵主都是粉丝自发担当,每周在线下开展艺术体验活动,见面才是亲。线上部分,意外艺术有三种类型的社群:

地域群。会举办线下活动;

活动、兴趣群。根据不同的艺术标签进行不同主题的交流;

志愿者群。粉丝自发形成,意外早期的设计顾问团、审稿团,日、英语字幕组,均由粉丝担当。

能打动你的,都是艺术

意公子潇涵讲了近2年艺术,对艺术的通俗版解释是:你喜欢的、能打动你的、让你感动的,就是艺术。

一般认为,艺术是一种人类情感、认知的载体,跟文学、戏剧一样,创业者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对世界的理解,表达出来,引起人们的高度共鸣;通俗认为,艺术就是吃喝拉撒睡,但是是抽离出来的、更高精神品质的吃喝拉撒睡。

意外切的就是这一艺术品类,数据显示,国内艺术行业的体量大概是2000亿元,且增幅明显,现在艺术市场每年都有25%以上的新增买家。而互联网化的部分非常薄弱,互联网渗透率低,是一片纯蓝海。

据创业邦了解,目前,国内互联网上艺术方面的产品主要有三类,一是艺术社交App,有艺堆、画家圈,二是艺术工具类应用,有艺术头条、艺术狗,三是艺术品电商,有hihey、艺客、艺典中国等。意外艺术独立于这三种之外,用网红+社群的做法切入艺术市场。

意公子表示,消费升级面对的问题不是直接提供更有品质的产品,而是用内容开启用户对好物的感知力。信息时代,人是最有效率的入口。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