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进拿地成“制造机” 信达地产负债压力空前
羊年的争夺战可谓激烈,一线城市楼板价不断被夺地房企刷出新高。这当中,一家总资产不过485.2亿元,营业收入仅为29.2亿元(2015年前三季度数据)的中小型地产企业信达地产连续成为上海、深圳、杭州等地,甚至一度被称为“制造机”。
然而,在高价拿地的同时,信达地产的业绩并未有明显起色,201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比去年同期下降33.08%,为1.68亿元。此外,频频高价拿地也推高了信达地产的负债规模,2015年前三季度其资产负债率已达到83.04%,在此情况下,信达地产通过向关联公司借款、定向增发、发行公司债等方式“补充血液”。
此时的信达地产是否已面临较大资金压力?在周期长、风险高的地产业,信达地产如何避免高价拿地开发后反倒未能盈利?记者就相关问题向信达地产发送采访提纲,截至发稿前尚未收到相关回复。记者拨通信达地产者关系热线,接线人对记者称,信达地产作为央企对外较低调,高管们很少接受媒体采访,他们部门并不负责接待媒体,并且拒绝告诉记者负责接待媒体部门的联系方式。
强大背景未带来营收显著增长
信达地产之所以敢于频频充当,与其“大有来头”的背景有莫大关系。2015年三季报显示:信达有限公司为信达地产大股东,持有信达地产50.81%股份。而信达则由中国信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达资产”)100%持有。
信达资产由财政部持有67.84%股权,也就是说财政部是其实际控制人。该公司与华融资产、长城资产、东方资产并称为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以处置和管理不良资产为主业。
然而,尽管含着金钥匙出生,信达地产自2009年借壳上市以来业务规模增长并不明显,2011年甚至出现营收负增长,2015年前三季度还不错,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1.10%,达到29.2亿元。但营收的增长并未带来净利润的增长,201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33.08%,为1.68亿元。毛利率下滑或许是信达地产“增收降利”的重要原因。2015年半年报显示,其房屋销售收入的毛利率为31.85%,比上年减少5.88个百分点。
另一值得注意的现象是,2010年以来,信达地产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持续为负值,2015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27.75亿元。对此,信达地产曾在公告中称,“房地产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易出现负值。若未来公司的开发项目较多,且公司销售回笼受到一定限制,则公司可能将面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波动较大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