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国内 >

资本运作“隐形”托底 34家公司员工持股计划浮亏

2015-12-24 12:19:00

 

来源:

信达证券研报认为,持股成本是员工持股计划的最后一道防线,一旦接近甚至跌破,便具有相对较高的安全边际和明显的投资机会。

申万研报认为,员工持股计划中高管认购比例超过50%的公司,其后股价表现显著强于由众多员工分摊持股计划的公司。

在今年7、8月份股市大调整期间,不少公司终止了员工持股计划,现在随着市场的回暖,部分公司重启计划的概率极大。

欧浦智网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买入公司股票 140.5万股;达实智能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完成485.5万股公司股票购买;亿纬锂能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达到354.8万股公司股票购买目标……随着股市的走强,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重现活跃迹象。“虽然还没有达到上半年5、6月份那般火爆,但参与的公司明显多了起来。”某券商资管部门人士告诉上证报记者。

记者梳理发现,一些较早实施的员工持股计划已经获利离场,其丰厚的收益给了市场极大的刺激,员工持股计划买入股票的价格成为不少投资者进行买卖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亏了谁都不能亏员工!如果股价跌破员工持股的成本,我认为安全边际是相当高的,也就是很不错的投资机会!”有券商投顾如此提示。

员工持股计划重趋活跃

据上证报资讯的统计数据 ,12月份至今,沪深两市有12家上市公司披露员工持股计划完成购买,11月份有18家,而整个10月份只有6家公司披露员工持股计划完成建仓。

这一轮的员工持股计划建仓热潮始于11月份。“今年上半年股市特别火,很多公司都在筹划员工持股计划,特别是7月份,一个月内有159家上市公司推出员工持股计划。不过,这些员工持股计划后来有的终止了,而动作快的已经完成了买入,11月份和12月份应该是这一批高峰期的收尾盘。”长江证券一位投资顾问向记者介绍。

“在7月份的那波暴跌过程中,很多员工持股计划完成了买入,后来损失(浮亏)相当严重,部分公司的大股东因提供担保而深受牵连,这也让其他公司产生警惕,不少公司甚至就此终止了员工持股计划。”上述投资顾问称。上证报资讯的统计数据亦证实了这一点:7月份有12家公司披露员工持股计划完成购买,而同期有24家公司披露终止员工持股计划。

虽然股市深度调整确实给很多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带来一定的障碍,但多数公司仍选择了将员工持股计划继续实施下去。“说到底,这不是一个单纯的投机行为,而是基于对公司长期发展的信心,希望员工也能分享公司的发展成果。”一家上市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据记者了解,该公司在今年6月底完成员工持股计划的购买,最多浮亏超过60%,大股东为此不得不两次向提供融资的券商追加担保物。

从员工持股计划整体来看,还是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收益率。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沪深两市合计有120家公司完成员工持股计划的购买,其中86家公司的员工持股计划处于浮盈状态,浮盈超过30%(含30%)的公司达到57家,更有3家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的浮盈超过100%。

研究数据也提供了这方面的佐证。据申银万国 11月份披露的一份研究报告 ,以员工持股指数测算员工持股板块表现,去年7月至今年11月初,员工持股指数已经取得了155%的涨幅,远高于同期全A指数、上证综指和创业板指105%、78%、96%的涨幅。

资本运作“隐形”托底

为员工持股计划提供更多的保障,几乎是业内众所周知的“秘密”。特别是今年8、9月份,一些高杠杆的员工持股计划普遍亏损严重,少数公司的大股东不惜向券商求教如何提振股价。

在弱市行情下,员工持股计划往往有较强的“安全垫”。有券商人士指出,部分员工持股计划之所以敢大胆融资买入,其背后的支撑是上市公司后续积极的资本运作计划。

以齐心集团为例,公司今年2月份完成了员工持股计划主要股份的购买,4月份先后披露了3.38亿元收购麦苗网络和6亿元再融资预案,7月初股市大调整刚开始公司即申请停牌,直至11月披露重大收购预案后复牌。以最新股价23.16元计算,整个产品的浮盈已高达约113%。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的杠杆比例达到3倍。

又如麦达数字,公司在今年1月宣布拟设立相关员工持股计划,并很快完成股票的购买,随后公司持续停牌至11月份,不仅躲过了7、8月份的暴跌行情,而且披露重大资产重组方案后公司股价连续上涨。以最新21.17元的股价计算,172%的浮盈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记者了解到的一个案例是,某公司推出的员工持股计划今年6月底完成建仓,因亏损太严重,董事长一方面掏钱补充担保,另一方面还要安抚高管和员工的情绪。此后,公司选择在低位推出股权激励计划,帮助员工摊低成本,后续又停牌筹划收购。

在“安全垫”的作用下,一些员工持股计划在兑现时往往收益诱人。11月24日,南方泵业公告称,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股票出售完毕并终止。据公开信息,该员工持股计划的购买均价为每股24.41元,通过大宗交易卖出的均价为每股44.45元,收益率约82%。回查公告可知,该产品的杠杆为2.5倍。

34家公司员工持股计划浮亏

上证报资讯统计显示,即使经过近两个月的股市反弹,沪深两市仍有34家公司的员工持股计划被套,其中4家的浮亏比例超过30%,除了武汉凡谷 (-39.06%)和广汇汽车 (-32.77%)外,另有2家公司已经停牌。

与南方泵业相比,有些公司的员工持股计划则没有那么幸运。

武汉凡谷今年6月15日完成公司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的购买,均价26.7元/股,购买数量363万股。截至昨日收盘,以公司最新股价16.27元计算,浮亏近40%。类似的还有香雪制药 ,6月18日公司员工持股计划买入781万股公司股票,均价30.84元每股,而公司最新股价为25.41元,浮亏比例约为18%。

“我们认为持股成本是员工持股计划的最后一道防线,一旦接近甚至跌破,便具有相对较高的安全边际和明显的投资机会。”信达证券日前在一份研报中建议投资者关注跌破或接近员工持股成本的标的,其核心逻辑是,由于员工持股计划涉及公司员工、大股东以及管理层的切身利益,上市公司方面对股价的诉求会比较强烈。

通过对股价表现的对照研究,申万研究所日前披露了针对员工持股计划的投资策略 。该报告认为,对股价刺激最明显的事件是员工持股计划草案的公布。根据其统计的样本数据,从草案披露当天到之后的一个月,股价平均涨幅可以达到12%,而完成购买公告的披露往往不是一个很好的二级市场介入时机,以其统计的99家样本公司来看,采取二级市场购买手段的公司股价,只在完成购买公告日后4天内有接近3%的超额收益,其他时间超额收益不明显,甚至处于下跌状态。

据此,可以挖掘的一个机会是,在今年7、8月份股市大调整期间,不少公司选择了终止员工持股,而随着市场的回暖,部分公司的员工持股计划重启的概率极大。另外,申万还提到员工持股计划中高管团队的认购比例,少数高管认购比例超过50%的公司,其后股价表现显著强于由众多员工分摊持股计划的公司。

部分浮亏较多的员工持股计划情况

名称购买均价调整后购买均价 23日收盘价涨跌幅

万达信息 (第一期) 137.26 68.63 30.4500 -55.63%

武汉凡谷 26.7 26.7 16.2700 -39.06%

广汇汽车 19.04 19.04 12.8000 -32.77%

合兴包装 25 25 16.8800 -32.48%

中来股份 81.89 81.89 58.0100 -29.16%

部分浮盈较多的员工持股计划情况

名称购买均价调整后购买均价 23日收盘价涨跌幅

麦达数字 7.7834 7.7834 21.1700 171.99%

海兰信 17.34 17.34 41.1200 137.14%

齐心集团 10.8922 10.8732 23.1600 113.00%

海能达 (第一期) 13.66 6.2091 12.2500 97.29%

海伦哲 11.024 11.024 21.7100 96.93%

投资热点排行榜公众号

投资热点排行榜

有价值的产业投资参考

中投顾问公众号

中投顾问

产业投资咨询服务专家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