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国内 >

中期业绩近六成下滑 下半年中小房企纷纷谋转型

2015-08-11 09:06:00

 

来源:证券日报

进入8月份,越来越多的房企公布了2015年的中期业绩。而在楼市进入“下半场”的当下,虽然利好政策不断,但房企的整体业绩表现仍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据统计,截至8月10日,沪深两市共有21家房企(按申万分类)公布了2015年的中期业绩,但仅9家实现业绩增长,另外12家公司的业绩则全部出现下滑,其中也包括老牌地产商华远地产。

对此,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随着房地产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房企的业绩表现普遍不及前几年。虽然今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回暖势头明显,但由于房企结算收入的滞后性,因此上半年市场回暖带来的收益,并不能完全体现在当期的业绩中。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型龙头房企积极布局房地产上下游产业的同时,中小房企则更多的选择了彻底的转型,不少公司甚至将全部房地产业务剥离,而这造成了这部分企业在转型期间,业绩出现大幅下滑。

中小房企积极谋转型

在业绩增长的房企中,苏宁环球和海德股份是仅有的两家业绩增幅超过100%的公司。

苏宁环球的中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7.64亿元,同比增长609.33%;实现净利润3.2亿元,同比增长556.9%;每股收益0.157元。

对此,苏宁环球表示,利润增长主要因为报告期内,因交付周期所致,公司实现结算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

“报告期内,在定调稳增长、调结构、促消费的背景下,房地产救市政策频现,市场捷报频传。央行连续降准降息,放松信贷门槛,调整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免征期,构建宽松的市场环境。地方纷纷出台公积金放松、财政补贴等系列政策,刺激需求促进库存去化,改善性需求获积极支持,整体需求提升”。苏宁环球称。

海德股份方面,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37.36万元,同比增长422.27%;实现净利润1427.29万元,同比增长125.04%;0.094元。

对此,海德股份称,营业收入的增长主要是本期开展贸易业务增加所致。业绩同比大幅度增长的主要原因,则是公司收取桐城市人民政府资金占用费致使财务费用大幅减少;原控股子公司安徽海德城市建设有限公司报告期内清算完毕,致使公司产生了较大的收益。

而就在8月5日,海德股份还公布重大资产出售预案。公司拟将持有的平湖耀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24%股权,出售给平湖耀江的控股股东耀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一旦交易完成,公司也将基本退出房地产市场,主营业务将只保留贸易业务。

实际上,即便是目前业绩增幅高的苏宁环球,也在积极谋求转型。公司自2015年确立大文体、大健康、大金融“三大板块”战略方向以来,便一直积极寻求与相关领域企业合作机会,筹划推动战略转型。

此外,目前净利润高的陆家嘴,上半年营业收入25.05亿元,同比增长31.07%,其中土地和房产销售收入约17.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30亿元的58.3%,与2014年同期相比增加约61.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74亿元,同比增长16.77%,每股收益0.3608元。

陆家嘴还表示,下半年公司要持续增强,密切关注公开市场,以获得可开发资源,尤其是浦东,在前滩、临港、迪斯尼等未来浦东发展的核心区域,寻找新的发展机会;同时公司开展塘东总部基地以及世纪大都会项目招商工作,并力推住宅产品销售去化;公司还需要聚焦商业板块,积极探索商业运营模式创新以及商业运营的团队建设。

转型阵痛致业绩大幅下滑

业绩下滑的公司中,莱茵置业不但下滑幅度大,同时也是21家房企中亏损为严重的。

莱茵置业的中报显示,公司1月份-6月份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81亿元,同比增长14.14%;上半年公司亏损2592.71万元,同比盈转亏,上年同期公司盈利2499.26万元,下滑幅度达203.74%。

对此,莱茵置业表示,报告期内无新增可结转项目,且部分子公司进入土增清算阶段,需要补交土地税,同时由于公司处于全面转型期,对外的体育项目尚处在培育期,费用较高。上述原因导致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

此外,因改名而备受关注的匹凸匹,今年上半年的亏损额仅次于莱茵置业,同时业绩下滑幅度也超过100%。

匹凸匹的中报显示,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为-3585元,亏损2340.12万元,较上年亏损1139.99万元的业绩相比,增亏1200.13万元;主要系公司无交房结算所致。

对此,匹凸匹表示,2015年因公司整体转型互联网金融事业,目前属于初期阶段,故金融信息服务所占的比例还相对较低,将逐步完成完成地产主营业务剥离,扩大金融信息服务所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尽快实现利润。

据悉,与莱茵置业类似,匹凸匹当前也处于谋划转型的阶段。公司计划将主营业务由房地产变为互联网金融,目前公司全资子公司深圳柯塞威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已推出中国专业互联网平台“KCV·红马甲”,该平台于2015年4月15日宣布正式上线。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