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外商投资制造业 释放了什么信号
10月25日,国家发改委等6部门印发《关于以制造业为重点促进外资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提出进一步加大制造业引资力度,着力解决外商投资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全面加强外商投资促进和服务,推动利用外资高质量发展。
对此,专家分析表示,此次文件的出台既是对于具体工作的要求,也是对外资整体发展的一种方向性指引。其中,以制造业为重点是因为制造业涉及各行各业的发展,文件鼓励外资投向制造业,有利于提高竞争力,推动强化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
扩增量、稳存量
中国既是制造业大国,也是消费大国;既是进口大国,也是出口大国;既是吸引外资大国,也是对外投资大国,在这种“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局面下,稳外贸、稳外资关系到中国境内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循环的问题。
为此,《措施》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利用外资工作的方向和重点任务,从而支持外商投资企业更好融入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其中,在扩增量方面,提出优化投资环境,扩大外商投资增量。具体包括深入实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尽快将开放政策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外资项目,同时,高标准落实外资准入后国民待遇,保障外商投资企业依法依规平等享受相关支持政策,并推动外资项目签约落地,加大项目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力度。
在稳存量方面,《措施》提到,要加强投资服务,稳定外商投资存量。便利国际商务人员往来,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前提下,便利跨国公司、外商投资企业高管、技术人员及其家属出入境。
此外,《措施》也指出需引导投资方向,提升外商投资质量。具体而言,提出优化外商投资结构,实施好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配套政策。同时,支持外商投资创新发展,鼓励外资在华设立研发中心,深化科技开放合作。加快外商投资绿色低碳升级,引导外资积极参与碳达峰碳中和。引导制造业外商投资企业国内梯度转移,推动跨国公司到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的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
释放扩大开放信号
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此前在全国稳外贸稳外资扩消费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要拿出务实管用的举措,着力提振外资企业预期、稳住存量外资,下大力气吸引新的外商投资,提升产业链稳定性和国际竞争力,以实际行动增强外资企业信心。
产业链与竞争力是促进制造业投资的两大关键词。在产业链方面,国务院国资委直属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创新中心主任宋嘉表示,我国制造业门类最全,部分重要领域已跻身世界前列,正在主动参与全球价值链。
“制造业产业发展中的挑战及相关企业转型升级的发展需求,也正是科技创新发力的领域,必将为全球科技创新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宋嘉说。
在竞争力方面,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则指出,作为党的二十大闭幕后出台的首个和对外开放有关的文件,这一文件的主要意义便在于促进外资发展、扩大对外开放。
“制造业涉及各行各业的发展,无论是外贸还是农业,都与制造业的各类装备有关,因此,要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制造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力点。”白明表示,“文件鼓励外资投向制造业,也就有利于提高竞争力,推动强化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
推动外资政策优化升级
“《措施》中提到的各项举措既是对于具体工作的要求,也是对外资整体发展的一种方向性指引。”白明表示,“总体上,这一文件的出台更多地在于借助外力对当前的促外资、促开放政策进行优化和升级。”
政策优化对标全球化趋势之下我国在经济上与各国深度融入与共同发展。事实上,今年以来,为了实现内外统筹发展,国务院从今年1月起,连续推出稳外贸稳外资的相关举措。
在6月举行的国常会上也曾明确,在落实已出台稳外贸稳外资政策同时,进一步加大支持,重点是支持外贸外资企业复工达产、推进项目建设,稳定出口、进口规模,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进一步吸引外商投资。
在一揽子政策的作用下,我国吸收外资速度强劲。1-8月,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达到8927.4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6.4%。
同时,白明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我国在促外资上的举措不止于市场层面,例如,《外商投资法》自2020年1月1日实施以来,市场准入通道更加畅通、标准更加透明、秩序更加公平、知识产权保护更加完善。据悉,截至今年6月,全国普遍实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限制措施由93项减至31项。
数据是最好的佐证。近年来,我国吸引外资能力不断增强。据市场监管总局数据,截至今年8月底,外资企业数量已从2012年底的44.1万户增加到66.8万户,增长51.5%。
“总体上,通过《措施》可以感受到我国更加注重对外开放合作的质量,高度更高、范围更大、措施更实。”宋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