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国际 >

时代中国:上半年净归还债务50亿元 三费支出同比下降42%

时间:2022-09-01 15:26:26

 

来源:中国网财经

中国网财经9月1日讯(记者 魏国旭)随着房地产行业步入深度调整,各房企也被引导着转变经营思路。从披露的财报中,可以清晰感受到企业探索新发展模式的压力和努力。近日,时代中国控股披露公司2022年中期业绩。数据显示,报告期内,时代中国共实现收入64.98亿元,对应利润为3110万元,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为2380万元。

受系统性行业风险影响,上半年房企普遍业绩下滑严重。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在A股上市房企中,超三成的房企业绩出现利润亏损,七成房企利润下滑。在市场出清的阵痛中,时代中国积极探索新的经营方法论,以节流开源两个切入点为工作抓手,一方面节约开支,降低杠杆水平,推进降本增效;另一方面积极抓销售,优化区域布局,打造未来发展的助跑器。

节流:减开支,降杠杆

在此轮调整中,三道红线的出台纠偏了行业通过激进融资扩张规模的发展模式,但受融资持续收紧的影响,近一年多来,遭遇流动性及信用危机的房企数量不断增加。践行降低杠杆率、降负债的承诺和目标,这是目前资本市场关注的重点,而房企的财务稳定性将决定其能走多远。为保持经营稳定与财务安全,穿越周期低谷,时代中国积极去杠杆,降负债,压成本,保持良好的经营韧性。

2022年上半年,时代中国杠杆水平继续下降。2022年中期计息债余额降至约493亿元,上半年净归还债务约50亿元。资料显示,今年4月,时代中国发布公告,宣布公司已经安排2022年到期两笔美元优先票据的偿还,向票据的受托人汇出所有必要资金,两笔票据合计约为4.25亿美元,年内再无优先票据到期。同时,在行业偿债高峰的8月,时代中国还在宽限期内支付了2027年1月到期3.5亿美元债以及2023年7月到期5亿美元债的两笔利息。

鉴于时代中国积极的偿债表现,惠誉再次近日将时代中国的长期外币发行人违约评级(IDR)和高级无抵押评级从“C”上调至“CC”。通过去杠杆,时代中国的融资成本也显著下降,由去年同期的4.22亿元下降至约2亿元,节约过半的资金。

时代中国还通过提高运营效率节约开支。中期报告显示,源于对营销和行政费用的严格把控,时代中国上半年的销售及市场推广成本由去年同期的5.82亿元下降至2.7亿元,降幅为53.5%;行政开支由6.96亿元下降至5.19亿元,降幅为25.4%。据统计,上半年时代中国三费支出共计9.9亿元,同比下降42%。

开源:抓销售,谋新业

不过,节约开支并不意味着时代中国在销售和运营上“摸鱼”,尽管在当下,规模及利润增长已经不是房企追求的首要目标,但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开发和销售总是保持企业正常运转的生命线,没有了业务也便失去了资金源。

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时代中国积极销售,录得合同销售额275亿元,其中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销售占比近90%。这一销售成绩的背后,是上半年行业整体销售的腰斩式滑坡,诸葛找房发布的数据显示,50家房企2022上半年销售业绩不及去年同期,合同销售金额共计22884.58亿元,较去年同期下跌48.40%;合同销售面积为15154.30万平方米,同比下跌45.70%。克而瑞的统计也显示,上半年百强房企累计销售规模的同比降幅达到51%。

过去一年,地产行业所发生的深度调整是近30年来从未有过的。在行业寒冬中尽量减少业务损失,时代中国以往前瞻性的布局发挥了作用,由于专注于高量级城市,无论是需求萎缩和后期反弹均好过市场平均水平。中报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时代中国共在16个城市或地区拥有土地储备总建筑面积约1915万平方米,主要分布在国内一、二线城市及大湾区,能支撑今后二至三年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时代中国上半年还通过城市更新转化拓展了土地储备,新增广州一幅地块,预计总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而据惠誉统计,今年前7个月百强房企中有70家没有拿地,仍有实力新增土储的民营房企寥寥无几。时代中国另辟蹊径的土地增储,是公司此前布局眼光下的馈赠,也为未来的开发业务积累了一份弹药。

与此同时,时代中国也在拓展传统地产开发以外的新业务增长点,上半年公司租赁收入达到3.16亿元。租赁业务的上涨离不开时代中国紧密的运营规划,公司目前拥有时代地产中心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和253个车位、时代倾城(中山)第26座建筑面积约3.8万平方米和242个车位及时代E-PARK(天河)二期建筑面积约6.48万平方米可作出租用途,可租赁资源相对丰富。

若穿越历史的迷雾,不难发现,任何行业都无法回避周期的影响,在繁荣、萧条、衰退、复苏四个阶段之间周期循环,最终实现螺旋式增长,房地产行业也不例外。行业和企业都在市场震荡中坚韧前行,不过随着货币和销售政策进一步宽松,市场蓄力反弹趋势已现,成为对时代中国等历劫归来的房企最大的褒奖。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