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国际 >

市场化赋能手段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中必不可少

时间:2022-08-16 16:04:29

 

来源:第一财经

生于实验室,落地在产业前沿,源头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推进一直备受各方关注。前端孵化到成果落地的周期长、不确定强,如何更好推动产学研融的协同共进,是打造科技创新第一生产力的重要命题。

“技术是买不来的,科技创新一定要靠自己。”8月15日,新微科技集团总裁秦曦在2022第一财经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论坛上表示,科技成果的创新和转化需要产学研融的多元融合,推动高科技成果的产出,实现国家的科技自立自强。他更强调,必须联合企业主体创新、学科人才活力、科技研发成果、金融配套保障的合力,才能建设成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快车道”。

直面技术成果转化难题

作为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平台,新微科技集团一直在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探索创新链、资本链、产业链“三链”融合发展之路。而从成效来看,新微科技集团以完全市场化的模式推进高科技成果产业化工作,携旗下新微资本已经直接与间接投资的企业超过百家,孵化出了沪硅产业等多家上市企业。

对于科技成果转化之难,秦曦其实深有体会。在论坛上,他列举道,近年来我国高科技研发经费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但研发经费用于基础研究的比重不足6%,这与大部分发达国家高达30%-40%的占比仍有差距。此外,尽管专利申请数量连续多年都在世界排名第一,但科技成果转化成效不足30%。

与此同时,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已经取得不俗成绩,综合国力实现了大幅度提升。但秦曦也同时指出,当前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工程化三个环节存在缺链情形。高校院所的转化机制普遍较传统,转化方式以知识产权转让、授权为主,资本化运作手段、人力投入明显不足。

而以科创板设立为代表的资本市场制度改革,为破局提供了新思路。

自科创板2019年开市后,让技术与资本有了更好的转化互通平台,资本市场的价值发现作用也进一步推动了科学技术产业化。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硬科技”产业正在加速集聚,科创板已成为我国科创企业首选的上市地。

秦曦表示,从新微集团自身的探索经验来看,科创板的推出与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都有力地促进了科创企业的发展。与此同时,他认为,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只有支持科技创新,科技自立自强,为资本市场源源不断地提供高质量的、具有创新能力的科技龙头企业,才能支撑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全要素转化的“创新链”

在秦曦看来,要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快车道”,就需要打造全要素转化体系,主要从四大方面入手:企业主体强创新、学科人才激活力、科技研发出成果、金融配套强保障。科技成果的转化需要各个要素的结合,既要科研院所、高校的支撑,也要企业自身加强研发。

秦曦说,要把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结合在一起,通过资本纽带,把技术和人才以市场化的手段,以企业化的形式有效地组织起来,最终形成一批代表性的行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解决行业关键技术的中国制造,努力解决卡脖子问题。

通过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实现解决卡脖子问题,首先需要聚焦具有革命性突破的关键技术。秦曦认为,智能化、生命科学、双碳战略和BT-IT(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是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的重点方向,细分赛道如无人驾驶、合成生物学、人工器官、生物芯片、脑机接口、新能源、节能减排等等。

构建完整的创新联合体在现今的成果转化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需要新型研发机构、链主企业和小微企业的合力。新微集团、上海集成电路材料研究院、沪硅产业、科研院所等共同构建的成果转化体系,已经在集成电路领域做出了一些示范性的案例。

科创板的半导体大硅片龙头企业沪硅产业(688126.SH)2020年4月上市交易,沪硅产业已初步完成全球布局,力争成为世界先进的半导体硅片供应商。作为沪硅产业的股东,新微科技集团围绕沪硅产业构建了产业创新生态链,集聚了一批中小科技企业,为沪硅产业提供高纯石墨材料、晶圆包装盒、光掩模等重要原材料和器件。

据秦曦介绍,在沪硅产业的创新生态链中,既促进了龙头企业的发展,也为创新型的中小企业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同时还解决了关键核心技术的卡脖子问题。

由此,秦曦强调,市场化赋能手段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中必不可少。市场化路径一方面通过搭建技术转化平台,构筑创新联合体,实现国家重点领域技术创新。另一方面,通过金融助力形成相关产业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为科创企业建立起知识产权的壁垒、实现海内外并购等最后通过上市服务,进一步做大做强,成为国家的战略科技力量。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