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发性有机物治理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超过3000亿
继“十三五”细颗粒物(PM2.5)防控取得明显进展之后,“十四五”期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又在臭氧治理这一新的领域实施攻坚,而主攻目标是挥发性有机物(VOCs)。
环保专家介绍,我国挥发性有机物治理行业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市场规模大幅扩容。未来5年,这一市场规模有望超过3000亿元。但目前由于相关行业标准缺失,治理效果、运行维护和安全管理等均存在不足。
挥发性有机物是形成臭氧和PM2.5的重要前体物,主要来源于石化、有机化工、涂装、包装印刷等行业,部分挥发性有机物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可直接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也是大气臭氧浓度上升、区域性光化学烟雾及雾霾形成的重要因素。生态环境部监测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尚有29.8%的城市PM2.5平均浓度超标,臭氧污染仍较突出,已成为现阶段夏季主要大气污染物。
在中华环保联合会日前召开的团体标准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大学副校长吴明红介绍,目前我国对于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物末端治理效果综合评价还没有明确的标准或指南。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物治理设施的运行维护也没有明确的执行标准。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新民介绍,目前仅上海市、广州市颁布了《挥发性有机物治理设施运行管理技术规范(试行)》。标准的缺失给相关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物治理设施的运维带来技术、成本、管理上的诸多困难。
例如,环保设备制造水平及成本价格相差较大,技术水平高低不等,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运维设备范围界定存在不确定性等,直接影响到挥发性有机物的治理效果,甚至还会引发安全事故。“我们在调研中甚至发现,有的企业把活性炭箱装反了。”张新民说。
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潘赟也介绍,“一些企业采用燃烧冷凝治理技术,但运行达不到设计要求;有些企业开展了泄露监测与修复,但是未能按照规程操作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