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 推动产业化发展寻求更大突破
当前,中医药的传播范围已扩大至196个国家和地区,建成30个较高质量的中医药海外中心和56个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中医药纳入多个政府间人文交流合作机制,打造了一批中医药国际文化传播品牌……在近日举办的首届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论坛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会长于文明介绍了中医药国际化的进展。
于文明同时提出,中医药的海外传播也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积极应对,寻求突破。与会嘉宾提出,作为中医药国际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医药产业化发展有望在各方推动下提速。
政策支持中医药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
在会上获悉,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113个世卫组织成员国认可针灸等中医药诊疗方式,29个成员国为中医药的规范使用制定了有关法律法规,还有20个成员国将针灸等中医药诊疗纳入本国医疗保障体系。
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与会嘉宾指出,我国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把中医药工作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中医药发展的重大举措。
国家颁布实施中医药法,从法律层面保障中医药发展;国务院印发实施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从国家战略层面谋划中医药事业中长期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部署安排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这一系列政策举措的出台,标志着中医药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完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形成了部门协调、上下联动、社会支持、齐抓共管的中医药振兴发展良好氛围。”于文明说。
于文明进一步介绍,近年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度重视中医药医疗、保健及文化的交流合作,积极推动中医药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之中,使中医药成为民心相通和文明互鉴、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了中医药在卫生健康、经济、科技、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多元价值,中医药的国际认可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
以针灸为例,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主席刘保延表示,作为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针灸已经率先走入国际,目前已经在193个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他介绍,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贯彻“以针带医、以针带药、以针载文”的理念,与世界卫生组织、上合组织等国际组织密切合作;在多个国家举办文化展览、义诊等活动;相关研究也登上了国际顶级期刊。通过国际合作、国际文化交流,促进针灸发展,推动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
推动产业化发展寻求更大突破
于文明同时提出,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医药的海外传播存在着中西方文化差异、中医药服务机构规模小且单一和缺乏足够合法化路径等问题,需要积极应对,寻求突破。
在与会嘉宾看来,各界联动推动产业化发展,是促进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在发言中提出,中医药学不仅是中华文化的优秀代表,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之后,还会产生更多原创性成果。在他看来,中医药学的价值不仅体现在文化上,还在于科技、产业等多个方面。
于文明提出,“十四五”期间,要继续深化全球卫生治理合作以及医疗、科研、教育、产业、文化等交流合作,巩固拓展与有关国家政府间中医药合作,鼓励和支持中医药机构和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开展“产学研用”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与技术国际推广相结合,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采用市场化方式,与有合作潜力和意愿的国家共同建设一批高质量中医药中心、友好中医医院、中医药产业园,深化交流合作,推动传统医学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王琦在发言中表示,当前,从医疗服务到教育服务,中医药正在融入“一带一路”共建目标。“中医药下一步的发展,要解构现代中医药发展新势能、新动能,走智慧中医药产业化道路。”
王琦进一步提出,要将中医药学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相融合,服务人类健康,加速中医药融入国际体系,让中医药成为民心相通的健康使者,以国际视野促进中医药“走出去”,融入世界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