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国际 >

银行布局新市民金融 聚焦产品创新

时间:2022-06-17 22:04:33

 

来源:中国经营网

6月10日,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了《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有关情况的通报》,其中对于积极探索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的银行保险机构进行了点名表扬。同时,银保监会将新市民金融服务内容划分上主要分为了五类,包括创业就业、住房安居、健康养老、培训教育和基础金融可获得性,多家银行在金融产品的创新方面均有所突破。

据《了解,目前我国新市民的数量接近3亿人,这类人群的需求较旺盛,但是却由于资质较弱在融资上存在明显的“痛点”。在稳增长的政策下,近期监管针对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频频发声,将政策执行贯彻到地方,而银行也加大了产品创新力度,结合新市民的特点推进产品研发。

银行入局

今年3月,央行和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对新市民金融服务提出了顶层设计,并对新市民的范畴进行了明确。

所谓新市民是指因本人创业就业、子女上学、投靠子女等原因来到城镇常住,未获得当地户籍或获得当地户籍不满三年的各类群体,包括但不限于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等。按照官方数据显示,新市民的数量约为3亿人,在我国总人口中占比超过20%。

面对如此庞大的群体需求,不少银行将新市民金融作为业务发展的一个着力点。6月初,工商银行面向新市民推出了“1+3+X”专属金融服务体系,以专属介质为依托,重点围绕安居、创业、医疗三大核心场景,以及养老、就业、教育和金融素养提升等X项延伸场景,为新市民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6月13日,中国农业银行则推出了“521”新市民综合金融服务方案,以“五大保障、双驱助力、一体化优质基础金融服务”满足新市民群体在安居乐业、便捷消费、医疗养老、子女教育等多方面的金融服务需求。

同一天,中国银行也发布了普惠金融支持新市民十条措施,聚焦新市民群体在创业就业、住房安居、教育提升、消费、养老、保险等领域的多样化金融需求。

此外,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两家银行也分别出台了《服务新市民金融行动方案》和《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行动方案》,围绕新市民创业、就业、住房、医疗、养老等需求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新市民群体庞大,但是金融资源的可获得性比较差,这个群体过去是金融服务的边缘群体,未来有释放消费潜力的需求。”一家国有大行人士称,新市民群体与小微企业主群体、农民工群体有所重合,这类群体缺乏稳定收入和抵押担保,并非传统金融优质客户群体,而今在政策倾斜之下,这类群体对银行来说存在较大业务挖掘空间。

该国有大行人士认为,对于新市民金融,银行可提供的金融服务有消费类信贷、经营类信贷、住房租赁贷款和基础金融服务四大类,将这些金融服务嵌入到适合的特定场景中。针对金融服务的门槛、条件等要素,银行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产品创新

“对于弱资质的客户群体,要加大信贷投放,就必须突破传统抵押的方式,采取其他模式进行风控或进行风险分担。”上述国有大行人士称。

实际上,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提供担保是一种有效方式。在银保监会通报中,农业银行、交通银行等结合地方政策,将新市民纳入创业担保贷款范围,强化了新市民创业就业的金融支持。目前已分别发放39.4亿元、2.58亿元创业担保贷款,支持3.29万户、0.15万户新市民创业。

另外,建设银行在创业担保贷款方面也有较多探索,以“创业者港湾”为载体,该行集聚行内外资源,为新市民中的创业客户群体提供“金融+孵化+产业+辅导”一站式综合服务。建设银行与各地就业促进中心合作推出了担保贷款,新市民创业不仅可获得创业基金,还能享受减免各类费用的普惠政策。

由于新市民进城涉及到业务跨区域,邮储银行针对这类情况在福建省推出“新市民贷”,跨地域联动提高贷款审批效率,解决新市民贷款难题,目前已累计为734户小微企业授信7.87亿元,贷款6.15亿元。

对于新市民进城后的合理购房需求,农业银行推出了“农民安家贷”产品。目前累计投放7666亿元,贷款余额6046亿元,惠及近190万名进城购房的农村转移人口及其家属。兴业银行则向符合当地购房信贷政策的异地户籍客户开放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办理通道,满足新市民购房需求。

“有的银行在支持新市民创业方面力度较强,在政策补贴下,贷款利率甚至低至2%,这令新市民的创业热情更加高涨,这有利于带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就业。”一家券商分析师认为,可能不同银行的风控能力存在差异,发力的业务落点也会有所不同,但是新市民金融将会更多应用到大数据技术,对于银行的金融科技实力将是一个考验。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