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再上新台阶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系列专家解读之一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韩志明
在当前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的正式发布,明确了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道路上的里程碑。这既是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部署,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抓手,可以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任务,能够推动改革开放事业再上新台阶。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绝不仅仅是土地、劳动力、资本以及产品和服务等要素的流通及其优化配置问题,更涉及到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技术标准、实现公平执法和加大监督力度等政府治理层面的问题,还涉及到参与国际竞争和实现共同富裕等国家战略目标。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实现从大市场到强市场的升级,就必须要加大力度建立健全法治体系、优化政府职能体系以及全面提升社会活力,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良好的保障和支撑,尤其是要实现全国范围内资源的优化组合,不断提升国家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效能。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是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探索的要求,也是思想认识逐步深化的结果。从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到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和完善,党和国家对市场机制的认知也不断深化。其中,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不仅是指市场配置资源的数量和范围等方面的“量”的变化,更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强度和深度等方面的“质”的提升。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构成了经济体制改革以及相关领域改革的基本方针,体现出党和国家对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更加重视,对经济发展规律的把握更加精准,对运用市场机制更加自信。
经过四十多年的持续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全球规模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初步显示出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特别是,随着各个领域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土地、资本、劳动力、资源、技术、知识和数据等重要的生产要素也不断市场化,市场化改革的广度和深度都不断拓展,加快了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形成。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加之全球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带来的新挑战,因此迫切需要打造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良性发展的新格局,更好地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再上新台阶,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核心任务就是做强市场,由大转强。做强市场不仅是要扩大市场的规模和范围,搞所谓“大而全”的大市场建设,而且也是要注重制度规则更加完备,结构层次更加优化,市场发展更高质量,影响力和吸引力更强,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国民经济供给与需求达到更高水平上的动态均衡。只有立足全国,做大做强市场,提高经济发展的能级,才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才能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才能有效消解外来风险的侵袭。
做强市场必须要依靠深化改革来实现,这意味着要打破市场壁垒,破除地区分割,瞄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和社会信用准入等关键问题,实现制度规则、流通体系、要素配置、商品服务市场和市场监管的统一。其中重点是畅通市场循环,促进资源要素的顺畅流动,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构建公平竞争、高效运行和动态均衡的国内市场。当然,改革绝不是枉顾地区差异搞“一刀切”,更不是要完全抹杀地方的比较优势,而是要在坚持全国一盘棋的前提下,协同发挥地区特色及其优势。这是要在坚持区域发展重大战略和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循序渐进,从点到面到全局逐步推进,最终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市场。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的环境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改革开放事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日益增多。2020年以来,中央连续发布了关于要素市场化配置、市场经济体制、高标准市场体系、高质量发展、全国统一大市场等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磅文件,为持续做大做强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了明确的战略方向和政策指引。特别是,在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和应用的背景下,物流配送、信息传播和商品销售等领域的数字经济业态加快发展,推动了产品和服务市场的高标准联通、数字化改革和智能化升级,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了案例,积累了经验,开辟了道路。可以预期的是,方兴未艾的数字经济必将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塑造更加强大的数字生产和消费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