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已有3只可转债上市 专家预计全年存量规模或超万亿元
2022年以来,已有3只可转债上市,新券首日均表现不俗。1月14日上市的兴业转债首日涨幅达11%,1月7日上市的回盛转债首日上涨30%,1月4日上市的珀莱转债首日大涨38%。
“可转债同时具备股票和债券的双重属性,与纯债券相比违约风险更低,与股票相比发行条件更为严格,可以筛选出一些相对优质的公司。”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参与打新热情高
从打新参与者户数来看,投资者对可转债表现出了极高热情。2022年发行的首只可转债博瑞转债吸引了多达1121万户参与打新;隆22转债吸引了1129万户投资者参与网上申购,创下单只可转债打新参与者户数新纪录。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技术总监曹源源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对于投资人来说,可转债市场流动性好,能获得正股期权收益,还有债底保护机制,在利率债收益率中枢下移、中高等级信用债利差收窄的情况下,投资人可以通过适当配置可转债分享正股期权收益,增厚固收投资收益水平。
可转债申请审核也在有序进行中。据证监会公告显示,科伦药业、华友钴业发行可转债事项将于1月17日上会。
“可转债能够在风险和收益间做出较好平衡。”陈雳表示,可转债本质上还是一种债券,发行人有义务偿还本金,并按照约定支付利息,投资者的本金是绝对安全的。另外,可转债同时是一种期权,投资者可以比较前期约定的转股价与股票市场价格,再决定是否把自己手中的债券兑换为股票。相较于其他融资方式,可转债融资成本更低,对于发行人而言,可转债期限较长,更有利于解决短期资金紧张问题,短时间内不用考虑还款压力。
正股与转债价格联动
东方金诚数据显示,从2021年整体市场行情、行业及个券表现来看,转债价格与正股价格走势保持了高度一致。一方面,转债市场指数与A股中小盘指数走势高度趋同,2021年中证转债指数年内累计上涨18.48%,而权益市场中证1000指数年内累计涨幅为20.52%,跑赢同期上证指数(4.80%)和沪深300(-5.20%);另一方面,对于2021年股市行情较好的采掘、钢铁、有色金属、化工等周期性行业,以及新能源、半导体、国防军工等政策导向型行业来说,行业内转债价格与估值也受到正股极大提振,甚至出现转债价格超涨正股价格的情况。
曹源源表示,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转债内含的转股权是看涨期权,其价值与正股价格存在较强的正相关,相比之下可转债债底部分波动较小,因此转债价格与正股价格联动性较强;二是转债市场发行主体与中小盘上市主体高度重合,这使得转债市场整体行情跟随中小盘进行风格切换。
谈及正股与转债间价格的联动性,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可转债与正股价格走势有一定联系,但二者价格走势并不完全一致。当正股价格上涨导致正股与转股价差扩大时,可转债吸引力增强,价格上升,可转债与正股价格走势“同步”;若正股价格低于转股价,可转债吸引力相对较小,二者价格走势相关性则会有所下降。
今年发行规模或小幅上涨
展望2022年,陈雳表示,今年可转债发行规模或将小幅上涨。随着市场对全球经济形势的担忧加剧,可转债具备的抗风险属性将更受投资者青睐,发行人为了更好地募集资金或会更倾向于选择发行可转债。可转债有破发的可能,但概率相对较小。
曹源源预计,2022年可转债发行规模有望继续扩张,存量规模或将突破万亿元。究其原因,一是2022年信用债市场资产荒问题仍然严峻,随着中高等级信用债利差收窄、固收加产品规模快速增大,机构可转债配置需求依然旺盛;二是2021年以来国家加大对新能源、基础材料、半导体等行业的政策倾斜,叠加这些行业表现出的高成长性,相关可转债对机构的吸引力持续增强;三是近年来可转债发行、交易制度持续规范、不断完善,发行预案自受理到证监会审核通过的周期明显缩短。同时,北交所开市伊始,可转债细则就已同步推出,这将极大便利相关上市公司通过发行可转债融资。
“从涨跌幅来看,支撑2021年下半年可转债市场持续上涨的利好因素在2022年存在一定不确定性,2022年可转债市场将以高位震荡为主。从破发率来看,2021年全年,绝大部分可转债上市首日及首周为打新参与者提供了较好收益。2022年,机构转债配置需求旺盛将继续支撑市场整体景气度,预计年内转债破发率将处于较低水平。”曹源源分析道。
周茂华表示,2021年可转债跑赢了不少资产投资组合,但任何投资都存在风险,投资者需深入研究,关注可转债估值与正股基本面,避免跟风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