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变动频繁 国开泰富基金八年成“空壳”
来源:中国经营报
本报实习记者 顾梦轩 记者 夏欣 广州 北京报道
公募基金遭遇股东清仓又添一例。近日,国开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开证券”)在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挂牌转让所持国开泰富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国开泰富基金”)66.7%股权。引人注意的是,国开泰富基金是一家“空壳”基金公司,今年8月,国开泰富基金最后一只基金——国开泰富货币市场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国开泰富货币基金”)发布清算报告。
国开泰富基金有关人士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开证券从2019年开始明确了新定位,此次公募基金股权挂牌转让,是国开证券优化业务布局、推动战略转型的举措之一。
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王铁牛向记者表示,从目前国开泰富基金的情况来看,这就是一家“空壳”基金公司,对于接盘方来说,如果新申请一个公募的牌照,需要的时间和资金的成本比较大。而且国开泰富基金没有历史包袱,在资产管理行业大发展的背景下,公募基金的牌照还是有价值的。
转让门槛不低
从目前国开泰富基金的股权结构看,国开证券持股比例为66.7%,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国泰证券投资信托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33.3%,是公司第二大股东。若此次转让最终完成,国开证券相当于清空了国开泰富基金的全部持股。
某资深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资管新规以后,中小基金公司通道业务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对于券商来说,这个壳公司的吸引力就没那么大了。
国开泰富基金成立于2013年7月16日,注册资金3.6亿元,在评估价值方面,评估机构给的转让标的对应评估值为3.7亿元。
此次转让的资产评估方——北京中企华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有关人士告诉记者,“转让价格是评估公司根据评估行业收费标准决定,具体收费标准参考中国评估业协会官网。”
上述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国开证券用66.7%的股权卖了等同于注册资本的价格,这其中还是有溢价的,只是这个溢价确实不高,主要原因是因为这只是一个壳,没有实际业务,所以卖不上价格。
记者注意到,国开证券对受让方的要求不低。具体来看,受让方注册资本不低于100亿元人民币、净资产不低于1000亿元人民币、营业收入不低于500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不低于100亿元人民币;意向受让方为非金融企业的,原则上年终分配后净资产达到全部资产的40%、权益性投资余额不超过本企业净资产的40%;另外,还要求资产负债和杠杆水平适度,净资产不低于实收资本50%、或有负债未达到净资产50%、不存在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情形;以及需具备与基金管理公司经营业务相匹配的持续资本补充能力。
对于转让条件,国开证券有关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挂牌,是公司根据《金融企业非上市国有产权交易规则》(财金〔2011〕118号)有关规定,提出了受让方资格条件,以寻找具备一定实力的受让方,实现国有金融资本保值增值,进而保障现有员工及客户利益最大化。
上述业内人士指出,国家对于非个人系的公募基金牌照要求一直是比较高的,包括股东要求“一参一控”,以及对股东实力的要求,应该也是为了符合监管要求。
8年规模归零
股东转让旗下基金公司的情况并不少见,但是一家基金公司能做到所有基金都清盘的情况实属罕见。出现这样的局面,跟国开泰富基金长时间没有发新基金,已有基金份额又不断被赎回有关。
自2013年成立以来,国开泰富基金资产规模一直未有大突破,从未超过20亿元。Wind数据显示,2016年末,国开泰富基金规模曾一度达到17.76亿元,这也是这家公司规模的“峰值”。2016年后,国开泰富基金规模一路下跌,进入2018年之后,管理规模进一步滑落到10亿元以内。最终,国开泰富基金成为一家“空壳”公司。
据统计,国开泰富基金自成立以来先后发行了国开泰富睿富、国开泰富开航、国开岁月鎏金定开信用债、国开泰富货币AB、国开泰富开泰AC等基金。但在最近三年,国开泰富基金没有新产品面世,由此可见公司投研人才匮乏。截至2021年6月末,国开泰富基金旗下还有国开泰富货币一只基金,规模只有0.68亿元。而这只基金也在随后的两个月内清盘完毕。
记者查阅国开泰富基金官网公告发现,公司为数不多的几只基金先后进入清算程序:2021年8月13日,公司发布国开泰富货币基金清算报告;2021年7月30日,公司发布国开泰富开泰灵活配置基金清算报告;2020年4月和8月,国开泰富睿富、国开泰富开航皆因触发合同终止条款,先后清盘。
2018年5月,因“14丹东港MTN001”发生实质性违约,重仓该债券的国开泰富基金与债券发行人对簿公堂。受丹东港违约债影响,国开岁月鎏金定开信用债基金持有人纷纷选择赎回,导致基金规模急剧萎缩。此后,踩雷丹东港违约债的基金经理洪宴也于2018年6月5日离职。
就算在市场行情较好的2020年,国开泰富基金状况依然不乐观。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国开泰富基金资产总计约3.5亿元,2020年营收2724.08万元,净利润-999.03万元。截至2021年6月底,国开泰富基金资产总计约3.3亿元,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053.36万元,净利润-793.04万元,直逼2020年全年亏损水平。
苏宁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孙扬指出,2020年,国开泰富基金旗下唯一的主动权益类产品——国开泰富开泰A/C净值增长率分别为3.87%、3.17%,在4606只同类基金中排名分别为第3275名、3292名,几乎垫底。
“国开泰富基金的投研体系相对较弱,导致其权益类基金和固收类基金业绩不佳,这是造成公司目前局面的最主要原因。”王铁牛分析。
孙扬向记者指出,2020年四季报显示,国开泰富开泰A/C的股票投资市值为201.35万元,占基金总资产的比例8.85%。也就是说,基金经理根本没把精力放在权益投资上。因此该基金不仅短期业绩表现欠佳,中长期业绩也难言乐观。
高管变动频繁
公司经营不善,与国开泰富基金近几年高管变动频繁不无关系。
2018年4月26日,国开泰富基金发布公告称,原总经理李鑫因个人原因离职,朱瑜代任总经理;2018年6月12日,公司再次发布公告称,任命杨波为新任总经理,原公司总经理朱瑜因公司业务发展需要离任。2018年8月7日,朱瑜再次上位公司总经理,杨波卸任;2019年7月22日,朱瑜成为国开泰富首席信息官,一个月之后,2019年8月24日,朱瑜离任公司首席信息官,由李正欣接任,李正欣同时担任公司副总经理;2020年10月16日,国开泰富基金发布公告称,由于郑文杰不能履职,由朱瑜代任董事长一职。2021年1月5日,国开泰富基金董事长郑文杰离任,孟天山接手新一任董事长。
王铁牛指出,公司高层的变动频繁,可能是现有机制缺乏有效合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所以公司的发展走向关键在于公司能不能在人才筛选、机制激励、绩效考核等方面建立科学机制,如果能完善管理架构,尽可能平稳过渡,降低管理层变更的不利影响,那么公司一定会持续稳健向前发展。
孙扬指出,对于资管机构而言,人才的培养、人心的稳定至关重要,董事长、总经理的变动对公司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一把手的风格往往会影响甚至决定一个公司的人事、财务等关键政策。高层的频繁变动,可能导致人心浮动,在业务层面,则可能影响基金经理能否安心做投研;对公司治理而言,也会影响其连续性。高管频繁变动可能导致基金公司出现连锁人事变动,并最终反映在基金业绩上。对于那些内在治理格局、风格已经成型的基金公司而言,高层正常变动可能不会带来太多影响。“但对多数资管机构来说,一把手的变动影响很大,公司需做好充分的交接,尽可能平稳过渡,降低负面影响。”孙扬说。
而国开泰富基金的遭遇也再次将中小基金公司面临的困境展示在公众视野。在行业“马太效应”加剧的情况下,中小基金公司将如何逆袭?
上述业内人士指出,中小基金公司跟行业头部公司最大的差距在于渠道准入上,中小基金公司很难进入大银行、大券商或者蚂蚁财富这样的三方销售机构,这样,公司规模就很难做起来,需要拿出比大基金公司更优秀的业绩,而做出优秀业绩的基金经理往往不容易留住,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孙扬指出,在当下,中小基金公司面临更激烈和复杂的竞争局面。一方面,市场资源向头部基金公司高度集中,使其在品牌、渠道、人才、投研等整体实力优势愈发明显;另一方面,资管行业不断涌入新的竞争者,诸如外资资管机构、银行理财子公司等,使公募牌照稀缺性下降,二三四线基金公司数量过多且竞争日趋白热化,缺乏竞争力的中小公司必然会被市场淘汰。其次,金融科技重塑资管业务发展格局,在技术上处于劣势的中小基金公司无疑将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孙扬建议,中小基金公司需要以“业绩为王”,依靠产品和业务的差异化发展,依靠核心管理团队和投研人才,依靠良好的投资业绩带动公司规模的增长,仍然可以走出自己的特色化发展道路,并进入发展的良性循环之中。这样即使不能做大,也具有被并购的价值。
“战略规划上,中小基金公司可以关注FOF、REITs、 养老基金等行业新机会弯道超车,并可以通过股权、业务方面合作,与有资源的合作方共同发展。”王铁牛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