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国际 >

京沪杭汉四城二次土拍共揽金1657亿元 仅武汉出现“流拍”

时间:2021-10-14 17:26:52

 

来源:中国网财经

中国网财经10月14日讯(见习记者 甘承浩)国庆假期结束后,北京、上海、杭州、武汉四城拉开第二次集中土拍序幕,相较第一次的热闹,四城在最新土拍规则下,表现更趋平稳。

据中国网财经统计,京沪杭汉四城二次土拍合计揽金1656.8亿元,其中北京、上海土地出让金均突破500亿元。此外,四城参拍地块中,只有武汉在土拍过程中出现流拍。

制图/中国网财经

四城整体表现平稳 仅武汉3宗地流拍

10月12日,武汉、杭州先后完成第二次集中土拍。其中,武汉累计推出房地产用地51宗,成交40宗,总面积245.94公顷,成交总金额347.8亿元。另有8宗撤牌、3宗流拍。在最终成交的40宗地块中,涉宅地块32宗,其中仅1宗以6.8%溢价率成交,其余均是底价成交。

在首轮集中土拍中,杭州以突破千亿土地出让金领跑各大城市。二轮集中土拍开拍前一晚,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了杭州第二批次土拍的“终止公告”,终止17宗地块的挂牌出让活动,其中包括原定于10月13日出让需竞品质的10宗地块。最终,14宗挂牌地块全部出让,成交总额约257.5亿元,其中9宗为底价成交。与首轮相比,杭州二轮土拍整体溢价率降至4.6%,较首轮下降了21个百分点。

10月13日,备受市场关注的北京、上海也完成二次土拍。在北京开拍前夕,43宗出让宅地中26宗地选择延长挂牌至下一批次集中供地,因此最终只有17宗地块挂牌出让,最终全部成交,总出让金额为513.5亿,约是首批次的一半。溢价率约4.2%,较首批次的7.1%小幅回落。

北京二次集中土拍在限地价、竞品质等规则下,各宗地的上限溢价率区间收窄,约为5%-15%。此外,北京首次尝试触顶摇号机制,竞品质宗地占比提升。需要指出的是,北京此次土拍第一次尝试一宗地块竞现房销售面积,最终由中铁置业+兴创联合体竞得。

上海是此次四城土拍耗时最长的,耗时3天,最终成交41宗地,成交金额538亿元。

41宗成交地块中含21宗动迁安置房、保障性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地块,共成交20宗宅地,成交金额480.5亿元,成交溢价率为3.8%,较首批次下跌1.7个百分点,其中11宗地块以底价成交,9宗地块溢价成交,最高溢价率9.85%。

此外,上海此次一次性报价规则新增“随机值”的机制。消息人士分析,“随机值” 的实施,可以改善首批次出现报价相同进而拼谁先报价的现象,获地的不确定性将进一步增高,但亦能促使竞地过程更公平,拍地规则将更完善。

央企、国企成主角 房企或发力三批次土拍

相较于第一次集中土拍,二次土拍房企参与热情显著下降,国资背景房企再次成为拿地主角。

武汉方面,此次土拍接近7成地块被国资或地方平台公司斩获,包括武汉城建集团、武汉地铁集团、武汉城投、汉阳城建、左岭新城投资、光谷置业等。不过,上述企业所获地块带有鲜明的定向色彩,涉及保障性住房、产业用地、企业总部项目落地。

在上海第二批集中土拍中,除复星、雅戈尔等民营房企拿下少数地块外,其余地块均为央企和国企竞得。

北京方面,首开表现抢眼,以123.35亿元总价斩获3宗宅地。中海一批次报名18宗地,彼时由于市场热度过高,每宗地块仅举牌数轮便放弃,二批次中海抓住机会,成功补仓2宗地块。

相比首批次的土拍热度,二批次市场表现也较为平淡。业内人士分析,主要原因是在土拍政策调整、房企加速暴露、市场高位回调的背景下,土地市场遭遇下挫在情理之中。

上述人士进而分析,部分前期负债较高的房企在土地市场尤为保守,也加剧了土地市场的降温。反过来有益于稳健型房企在竞争压力较小的条件下,获取性价比更高的土地资源,从而形成良性运转。一方面使开发成本更可控,另一方面使项目能够保持合理的利润空间,进一步促进企业稳健经营。

另有观点称,受房企拿地的节奏性策略影响,二批次拿地对于房企来说,较难实现在年内转换成销售金额,继而有效补充其年度业绩,因此第二批次集中供地的市场关注度明显低于首批次。加之,土拍市场的监管趋严,多数房企当下面临现金流压力。如此看来,房企或发力年内的第三次集中土拍。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