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国际 >

《长津湖》工作人员超1.2万人创纪录

时间:2021-10-01 09:26:28

 

来源:北京青年报

昨日首映 截至当晚9时票房2亿

《长津湖》工作人员超1.2万人创纪录

电影《长津湖》昨日上映,176分钟片长让观众感到意犹未尽。截至昨晚9时,票房已有2亿,领跑国庆档,猫眼和淘票票双平台均得到9.5的高分。

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发生在东线的长津湖地区的一场战役。当年具体指挥东线战役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司令员宋时轮之女宋崇实观看影片后,盛赞“拍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钢少气多的气概”。影片的高度还原和对志愿军精神的深度诠释,也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仿佛自己置身战场,一个个英雄都如此鲜活,你会跟他们同悲喜共命运。”

揭秘

三大导演同时拍摄

共同完成一部作品

在9月28日举行的电影《长津湖》作品研讨会上,博纳影业集团董事长、《长津湖》出品和总制片人于冬介绍,博纳最早是在2019年7月份接到了国家电影局关于拍摄抗美援朝题材的任务,在全体主创筹备了9个月准备开拍的时候,疫情使得电影拍摄被迫中断,“当时有将近两千人滞留在丹东,包括大量的外籍演员,他们不但不能离开,还面临签证过期的问题”。之后,经北京市电影局和中宣部电影局研究决定,影片拍摄延期。在接下来的9个月里,剧组上下把大量的时间精力都花在打磨剧本上,“目前影片的完成度如此之高,跟那段时间的筹备有着很大的关系”。

为什么选择三位导演共同完成一个故事?于冬解释,主要还是时间问题:“由陈凯歌、徐克、林超贤三大导演共同完成一部作品、共同讲好一个故事,在中国电影史上也是创造了一个先例。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长津湖》这样的鸿篇巨制要在冬天拍完。这样的任务,一个导演在一年内是无法完成的。所以我们采取了一个特殊的方法,让三位导演分三组同时进行。说是三组,实际上三位导演背后还有A组B组C组,大大小小加起来有16个组在跟着导演同时推进,就这样拍完了一部大片。”

80多家特效公司参与

《长津湖》后期制作

说到三位导演的分工,于冬透露:“陈凯歌导演负责拍摄志愿军入朝鲜的部分,那几场戏的时代特征、时代气息,人物性格的确立,陈导都把握得非常完美;徐克导演主要注重影片故事的完整性和生动的细节展示部分;林超贤导演更注重惊险刺激的战斗场面,以及在动作设计当中完成人物性格和情感的塑造。再加上黄建新导演作为总监制来协调三个大组之间的人员、道具、服装以及军事装备的调配。这个过程中,摄制组里的人加起来超过了7000人。如果把三个组并行叠加的时间拉平来算的话,前前后后至少需要400多天。”于冬介绍,“来自全世界80多家特效公司参与《长津湖》后期制作,这也在影片制作规模上创下了纪录。”

点评

填补战争题材空白

展现电影工业水准

9月28日,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电影局)主办、北京博纳影业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电影《长津湖》作品研讨会在京举行。

会上,国家退役军人事务部政策法规司司长李向东称:“我曾在2019年去过朝鲜的长津湖,看到志愿军的墓地孤单地矗立在那里,有一种孤苦伶仃的悲凉感;因为有着这样的经历,在看电影时看到牺牲的志愿军战士说‘别把我一个人留在这儿’时,一瞬间就被击中。《长津湖》真的触发了观众的内心,也点燃了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火花,这个民族的精气神和民族品格在新时代是更有必要去宣扬和提倡的。”

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教授詹庆生表示:《长津湖》不光填补了中国战争片题材的空白,也充分展现了当前中国电影工业的雄厚实力和中国电影创作制作的最高水准。相信看过电影的人都会发现片尾工作人员的字幕,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长的片尾字幕,因为参与电影的工作人员超过了1.2万人。

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王一川提到了电影中的一个细节:当战争来袭时,普通人家的孩子和国家领导人的孩子一起走上了战场,“一边是主席的孩子毛岸英主动请战,一边是普通农家的孩子义无反顾走上战场,双重视角叙述体现出的是中国人民同仇敌忾、无畏牺牲的精神,也是我们的军队为何能以弱胜强的根本原因。而最重要的,是这部电影回答了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打那场仗,因为‘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

“影片选择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以往这类题材的电影,对自己的英雄是仰视的,对我们的对手是俯视的。这一次我们选择了平视我们的敌人和对手。这个新视角的提供,代表了新时代中国人那种强烈的民族自信、国家自信和文化自信。”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智锋说。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田卉群称:“《长津湖》可谓正好是我们当下最需要的电影,它表现了英雄主义,同时又加入了我们在这个时代用电影重现这场战争的目的和意义。我们可以通过这部电影去审视历史,去弘扬英雄主义精神,去宣扬和平的重要。”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