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瞳的“美妆化”让市场迎来快速增长
“不好意思,您要的这款日抛型美瞳我们店目前缺货……”8月8日,在重庆观音桥商圈,某品牌美瞳店店员十分抱歉地告诉顾客。由于销量火爆,部分款式美瞳已卖断货,顾客要购买,还需从其他门店调货。
该店员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在主城有10家这样的店,我们这家店是销量最好的,平均每个月的营业额在50万元左右,生意最好的时候,一个月能卖近100万元。”
Mob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美瞳行业市场规模2020年达到200亿元,预计2025年可达500亿元,有望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市场。
美瞳缘何成了快消品
被口罩打败的口红,成了去年日本滞销日用商品排行榜的NO.1。这个曾经的“美妆王者”,现在有了新继承者——美瞳。
现在一般人提起的美瞳隐形眼镜指彩色隐形眼镜,即美瞳彩片。据美瞳品牌Moody团队对外数据,国内美瞳终端销售金额过去五年的复合年均增长值高达41%。
“我们大学生基本都是使用月抛美瞳,每个月需要从不多的生活费中拿出50~100元!”重庆师范大学大三年级学生李辛倩说。
事实上,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从产品、门店、营销各方面铆足了劲抢占用户,是美瞳品牌当下最迫切的命题。但中国的隐形眼镜渗透率仅有7.5%,远低于日本近35%的水平。两厢对照,“眼睛经济”在中国潜力不可小觑。
记者发现,消费者所熟知的强生、博士伦等传统眼镜品牌,所生产的美瞳主要为灰黑、棕色,可选择性不多。这正是这一轮美瞳火热的突围点:大胆的花色设计,让戴上美瞳的眼睛“会说话”,表达Z世代的个性化主张。
此外,美瞳结合了视力矫正+眼部妆容的功能,扮演“工具”硬核角色之外,产品包装、颜值也是驱动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的吸睛点。
李辛倩俏皮地对记者说,眼下的美瞳市场里既有适合“欧美妆”的夸张款和混血款,也有适合“纯欲妆”的“狗狗眼”等日常款,颜色和直径以及亮片等装饰都有区分,以确保“任何一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眼珠子”。
谁能杀出重围笑到最后?
如果说薄薄的一片美瞳“势单力薄”,那么流量偶像带货、IP联名、跨品类推出新玩法,便是美瞳品牌们快速“出圈”的方法。
2020年中国光学眼镜市场包括线上和线下的整体规模达514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隐形眼镜与护理液同比增长,涨幅20%左右。2019年美瞳在线下及电商渠道销售规模约150亿元,线上增速更快。
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现有近4万家美瞳隐形眼镜相关企业,超9成分布在批发和零售行业。其中,今年增速最快,截至目前新增近9000家,超过2020年全年的新增数。
如今,美瞳作为美妆的重要分支之一,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行业发展潜力较大。2020年美瞳行业频频融资,1月4iNLOOK完成2亿元的A+轮融资,4月美瞳垂直电商平台美瞳汇完成战略融资,6月Moody完成6000万元的A轮融资。2021年2月,Moody连续完成总值约3.8亿元人民币B轮和B+轮融资;3月,4iNLOOK完成1亿B+轮融资,总融资金额超过4亿元……
国产美瞳品牌Moody创始人慈然表示,在Moody买零度美瞳的用户超过30%,这些用户在买美瞳的时候并不是为了矫正视力,而是为了可以变得更美。
有关“眼珠子”的生意,正悄然成为资本的宠儿。截至 2021 年 7 月 ,IT 桔子记录到中国美瞳市场今年出现近10 起投资事件,总交易金额超过了 15 亿元。
亟须实现品牌化和规范化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美瞳市场的确正在迸发出无限潜力。相比较一些国家和地区超过30%的渗透率,中国市场美瞳渗透率仅7.5%,还拥有着5~7倍的成长空间。
“现在市面上的美瞳品牌太多太杂了,宣传包装也很同质化,甚至连品牌名字都很相似。国内的美瞳品牌无论是杂牌还是新兴品牌,基本上也是学着日韩美瞳品牌的取名方式,以英文为主,所以辨识度真的很低。”重庆京渝省情和发展规划研究院莫远明研究员说,美瞳产品在安全上其实有着严苛的要求,消费者们却长期忽视美瞳的安全问题,导致款式颜值和营销方式反而成为了品牌们竞争的重点。
中国不仅是世界上视力矫正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且年轻人近视率逐年上升,但隐形眼镜配戴率仍较低,约为 10%,中国有望成为拉动全球隐形眼镜品类(包括彩色隐形眼镜)消费增长的重要区域。
广阔的消费市场与创业机会并不完全相等。作为三级医疗器械产品,美瞳产品的生产与经营都必须取得相关产品医疗器械注册证书。然而证书仅仅是创立美瞳品牌的第一个难题,更重要的是如何在同质化严重的产品中做出创新,因此品牌化和规范化将是下一轮竞争赛道上的发力点。
在目前的主流隐形眼镜品牌里,日韩品牌虽然颜值靓丽、特色鲜明,但代购和海淘模式之下常常会遭遇价格虚高、售后保障、假货层面的风险。在更聚焦的高安全性、高舒适度、产品品控、产品成熟度等方面,中国品牌和美瞳产业链要补的功课仍然还有很多。
重庆工商大学MBA教授姜维认为,产销美瞳的一大难点在于供应链。在生产端,相对成熟的美瞳供应链企业主要分布在韩国和中国台湾。在中国内地,只有吉林瑞尔康隐形眼镜有限公司、甘肃康视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少数一线代工厂。在研发端,中国彩瞳市场的崛起时间不长,研发能力不足,时尚敏感度较低,工艺也相对滞后。当前在中国想要切入美瞳市场还需要“过五关斩六将”——解决从品牌、设计到生产制造等多个环节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