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突然重仓这只"冷门股" 2个月暴涨近5倍 神操作or消息王?爆买逻辑猜不透
来源:证券时报
什么样的情况,才能让基金敢重仓一只业绩不佳的冷门股?
在营收连续五年下滑后,一季度还在还在亏损的国民技术,在二季度突然迎来基金的覆盖,在今年6月末甚至成为部分基金的第一大重仓股。这是时隔五年后,国民技术再次进入主动权益类基金的十大重仓股行列。而在相关基金重仓完毕后,国民技术迎来7月份的一则重大公告,短短两个月时间股价涨幅接近5倍。
然而市场关注的焦点在于,基金在截至6月末的重仓行为,基于合规操作,显然不能指向7月份的重大公告,但国民技术5月份的公告,又像是“烟雾弹”,有市场人士认为,5月份的公告对基本面没有实质性意义,基金很难以没有约束性的合作,贸然重仓一只业绩不佳的小盘股。
受半导体整体回调或市场质疑影响,国民技术在8月3日暴跌近15%。
基金因何突然买成重仓?
在时隔五年后,淡出基金视野已久的国民技术,突然就被买成部分基金的第一大重仓股,之后,该股票在重大消息刺激下,涨幅十分惊人。
华南某公募旗下一只基金披露的信息显示,截至今年六月末,国民技术进入该基金的前十大股票名单,且是该基金的第一大重仓股。北京一家公募旗下的基金披露的二季报也显示,国民技术已进入基金的十大重仓名单,位居第四大。
国民技术上一次进入主动权益类基金的十大重仓股名单,还是在2016年之前。与业绩相关的是,自2016年开始,国民技术在营收、净利润两项指标上表现欠佳,营收在最近五年内下滑严重,WIND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0年,国民技术的营业收入分别为7.06亿元、6.95亿元、6.02亿元、3.95亿元、3.80亿元。净利润表现方面,国民技术最近三年的净利润扣非后出现亏损,2017至2020年间,国民技术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03亿元、-16.64亿元、-5.89亿元和-1.47亿元。
进入2021年第一季度,这种情况也未得到显著改善。国民技术于2021年4月26日披露一季报,公司2021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9729.2万,同比增长22.7%;实现归母净利润-1626.1万,上年同期为-1175.7万元,亏损幅度扩大。
尽管业务表现惨淡,国民技术进入第二季度后的股价,却惊呆了投资者。在最近两个月内,国民技术的股价涨幅接近5倍,这给相关基金带来丰厚的投资收益,但是,对一只多年来业绩不佳的冷门股,敢买与敢买成重仓股,对许多基金经理而言是两码事。那么,基金经理在6月底之前就精准布局、买成第一大重仓股的投资决策会是什么?
神操作?基金精准布局后迎重大消息
尽管6月末重仓杀入的投资逻辑,只有决策者知道,但造成惊人股价、并持续吸引资金的因素,是7月12日晚间的一则公告。
7月12日晚间,国民技术发布公告,拟向董事长孙迎彤发行股票,使其成为公司的实控人。目前,孙迎彤持有公司1674万股,持股比例为3%,为第一大股东。而在此之前,国民技术的股权一直处于高度分散状态,是一家无实控人的上市公司,这种状态已持续八年。
但作为7月份的一则重大公告,如何能让部分基金提前一个多月卡点、列入第一大重仓股,却颇有点耐人寻味。如果基金经理对国民技术即将发生的管理层收购消息完全不知,那么,基金经理究竟是以什么因素,才能把一只淡出机构视野五年之久的公司,突然列为第一大重仓股?
5月份的一则公告,也许可以成为部分基金在六月末之前重仓杀入国民技术的一个合规的解释。
5月31日晚间,国民技术披露,公司与韩国浦项化学签订意向书,后者计划通过受让公司所持斯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或其子公司部分股权、或成立合资公司等形式,与公司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业务领域开展合作。但在上述公告披露前,国民技术的股价也早已开始异动,在公告前的一个交易日,即5月28日当天,国民技术股价毫无征兆的大涨接近12%。
这则公告也许能促成短期的股价表现,但若仅仅依据这则公告,就让基金经理将这只多年表现欠佳的股票买成第一大重仓股,则颇为牵强,尤其是在6月29日,国民技术还难得的出现了一次公募基金的集体调研,尽管调研的内容也十分合规,所提问的话题,或与公司产品相关,或与已在5月底披露第浦项化学相关话题,并不涉及到两个星期后的重大消息。
买入逻辑究竟是什么?
但有业内人士向券商中国记者指出,该公司的产品或浦项化学的相关公告,大概率不是基金经理紧急重仓国民技术的主要逻辑。
国民技术自己也表示,涉及浦项化学合作的相关公告,仅为合作双方初步协商的意向性协议,不具有法律约束力。此次合作的具体条款及条件,包括交易范围、交易方式、交易价格、支付方式等将由双方或其关联方另行签署正式协议确定,意向书并不设定双方必须推进或完成此次合作的义务。
“5月底的公告,在基本面上不具有实际意义,更像是掩护基金经理可能知道7月份发生的事情。”上述人士认为,5月底的这则公告,更像给是给已提前透露的7月消息,提供一个烟幕弹,由于5月份的这则公告实际上不具有任何约束力,因此,很难解释基金经理依据这则公告就敢重仓买进国民技术。
实际上,监管机构似乎也对国民技术可能存在的上述情况给予了关注。
国民技术日前收到深交所下发的关注函,其中国民技术需说明是否发生内幕信息泄露的情形。
深交所指出,2021年5月27日至7月20日,国民技术股价持续上涨,累计涨幅达251.99%,与同期创业板综合指数偏离度较大,期间公司先后披露浦项化学合作、股权激励、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筹划控制权变更、管理层收购等事项。
对此,深交所要求国民技术核查公司是否存在违反公平信息披露情形,是否存在利用信息披露迎合市场热点、配合二级市场股价炒作的情形,同时补充说明公司前述事项的具体筹划过程、采取的内幕信息保密措施、是否发生内幕信息泄露的情形、相关内幕信息知情人买卖公司股票的情况,并报备重大事项进程备忘录以及交易自查报告等。
正由于烟幕弹的存在,市场也很难真正确认基金经理提前获得了消息。尽管5月份的相关公告含金量较低,但它却以成为机构资金“合法买入”的一个借口。
尽管难言是否涉及内幕信息,但在公募行业,通过与上市公司勾对来提振基金业绩的现象,也并不罕见。公募基金提前获知上市公司的内幕信息,从而让旗下基金提前买入股票,尽管持有相关基金的基民也能从基金的内幕交易中获利,但这种违反公平竞争的手段,依然是监管部门整治的对象。
据媒体报道,证监会在2018年曾铁腕查处了一起公募基金公司内幕交易“窝案”。因几年前的内幕交易案,有6家公募基金公司陆续收到证监会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其中提到的内幕交易的大致情况是:上市公司董秘经过券商研究员传导给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再由基金经理利用该信息,以其管理的公募基金产品实施内幕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