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保险债权投资计划规模大增
中国保险资管协会日前公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登记(注册)的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规模均明显增长。在对接实体经济的保险资管产品中,债权投资计划仍占据主流,数量和规模出现“井喷”。业内人士预计,未来一段时期,重大基础设施仍然是保险资金支持国家战略的主要着力点,股权投资计划有望进一步丰富扩容。
股权投资计划规模增68.18%
中国保险资管协会最新公布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协会共登记(注册)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和保险私募基金234只,同比增加48.10%,登记(注册)规模4884.27亿元,同比增加50.98%。
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和保险私募基金等是险资通过资管产品对接实体经济的主要方式。从上半年登记(注册)产品细分情况来看,债权投资计划共有227只,规模达到4578.55亿元,数量、规模同比分别增加54.42%、82.49%;股权投资计划共有3只,规模40.70亿元,数量同比持平,规模同比增加68.18%;保险私募基金共有4只,规模265.02亿元,数量、规模同比分别减少50.00%、62.25%。
记者梳理统计中国保险资管协会产品登记数据发现,进入下半年以来,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登记数量为36只,包括35只债权投资计划和1只股权投资计划。
7月以来,多家保险资管公司的产品完成登记,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占据主流,其中包括平安资管7月20日登记的“平安-铁建南沙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和“平安-国电投宁夏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人保资产7月20日登记的“人保资产-宁国运中兰铁路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中意资产7月19日登记的“中意-重庆两江开投创新孵化园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等,以及太保资产7月15日登记的“太平洋-成都交投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等。
债权投资计划仍是主流
有分析称,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是近年来险资流向实体经济的最主要载体。当前,以债权投资计划为代表的保险资管产品数量规模猛增,险资正加速流入实体经济。
债权投资计划,是指保险资产管理机构作为受托人面向委托人发行受益凭证,募集资金以债权方式主要投资基础设施、非基础设施类不动产等符合国家政策的项目,并按照约定条件和实际投资收益情况向投资者支付收益、不保证本金支付和收益水平的保险资产管理产品。股权投资计划,是指保险资产管理机构作为管理人发起设立、向合格机构投资者募集资金、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主要投资于未上市企业股权的保险资产管理产品。其中,债权投资计划的注册数量和规模增长迅速,占据主流。
业内人士表示,相比股权投资计划,债权投资计划更具安全性和稳定性,与保险资金对久期、资金安全、流动性、收益性等要求匹配度较高。
近年来,保险资管公司多通过设立债权投资计划将资金投向实体经济,为融资主体解决融资需求、支持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这符合保险资金长期配置需要,能够帮助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改善保险资产负债匹配状况、分散资本市场投资风险。“以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为例,其期限一般较长,收益率相对稳定,对险资而言是比较优质的投资资产。尤其是在市场震荡环境下,债权投资计划对险资投资的吸引力更加凸显。”一位保险人士指出。
股权投资计划有望扩容
值得一提的是,7月12日泰康资产登记“泰康-上海城市更新(棚户区改造)项目股权投资计划”,打破了此前5月、6月股权投资计划未有登记的状态。至此,今年以来股权投资计划登记数量达到4只。除泰康资产上述项目外,今年以来登记的还有太保资产的“太平洋-广慈互联网医院股权投资计划”、中保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中保投-中远海运租赁股权投资计划”、人保资产的“人保资产-先进制造产业基金股权投资计划”。
业内人士预计,未来一段时期,重大基础设施仍然是保险资金支持国家战略的主要着力点。债权投资计划交易结构最为成熟,最能满足实体经济对保险资金量大、期限长的直接融资需求,基础设施类债权投资计划有望进一步碾压不动产类债权投资计划,在交通、通讯、能源、市政、环境保护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未来,股权投资计划有望进一步丰富扩容。
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日前透露,保险资管行业积极创设保险资管产品,参与投资高端装备、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对接高科技产业园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了一批典型项目。下一步,将持续深化保险资金运用的市场化改革,支持险资加大对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长期资金支持。在产品创新方面,支持保险资管公司发起设立长期限产品,通过债权融资、股权融资、股债结合等形式,满足企业多元化的融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