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国际 >

全球化时代“机器人红利”呼之欲出

2021-05-16 09:01:00

 

来源:中证网

“人口红利”在很长一段时间是中国经济增长发动机之一,如今这个发动机正在“老化”。从全球来看,世界人口结构也正在严重老化。这意味着需要被照顾的老年人越来越多,适龄的劳动人口则会相对减少。对于一些少子化、老龄化严重的国家和地区,这的确是一个令人担忧的经济或社会问题。显然,无论是刺激生育还是扩大移民,都需要必要的配套措施和一定的时间过程。同时我们也看到,老龄化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机器人需求的增长,尤其是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在战略和技术驱动下纵深发展方兴未艾,“机器人红利”呼之欲出。

据WorldRobotics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新安装机器人将近2/3的供应量来自于亚洲国家。其中,韩国机器人保有量为31.9万台,居全球第三位。而日本的机器人保有量则为35.49万台,居全球第二位。同时,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需求国。

可见,老龄化和技术进步正在促使资本需要投入的不再是低廉的劳工,而是更加智能的机器人生产线。而更进一步的问题在于,技术进步是否会使机器人逐步取代人工?更多的普通人群是否会面临失业冲击的风险?

全球化研究资深专家理查德·鲍德温认为,伴随着机器人时代的到来,以及通信壁垒、语言壁垒的打破,白领机器人与远程移民发起就业冲击。“经人工智能训练过的大量机器人和远程自由职业者,结合他们非常低的成本,将接管发达国家目前所做的许多工作。加强对数字企业的监管可能会减缓这一趋势,但不可能无限期推迟它的到来。”在其所著的《失序——机器人时代与全球大变革》一书中,作者更是通过历史和全球化两个视角,系统深刻分析了机器人时代全球将会产生哪些新的变化、动荡,又会产生哪些新的反拨,并为我们勾勒了一幅未来的基本蓝图。

他认为,正在兴起的全球机器人化与有上百年历史的自动化和全球化相比有两大特征:一是发展之快惊人,二是结果将导致难以置信的竞争不公。影响更为深远的是,全球机器人转型或会引发动乱,可以预见接下来将发生某种形式的反拨。不过,他也指出,“没有迹象表明数字技术会导致暴力反拨,通过梳理数字技术未来发展的逻辑,可以认为未来整个变化过程也会保持现在的发展速度。同时,在保护主义驱动下,政府会采取更加严格的监管政策,这可能会减缓数字科技对未来就业的冲击,让创造就业岗位的步伐提速。但人们也需要提防一点:如果全球机器人化导致数亿人的生活陷入混乱,事态就可能失控。”

作为一名未来学家,作者非常关注机器人领域的技术进步对于发达国家的就业冲击,其思考充满了前瞻性和人文性,加深了我们对于技术进步、经济增长、人口就业三者互动关系的认知。再加上中国的社会发展越来越成熟,很多技术和产业发展及其影响和国外非常类似,因此作者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总体而言,机器人自身也在变革,向更安全易用、更利于普及、更智能的方向发展。当前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与制造业加速融合,促进了智能制造的发展。机器人的新技术、新产品大量涌现,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既为发展先进制造业提供了重要突破口,也为改善人们生活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是,结构性的就业问题本身早已存在良久,技术进步可能让其更加复杂。美国劳工部7日公布的最新一期就业报告显示,美国4月非农新增就业人数26.6万人,远低于上月的77万人和市场普遍预期的100万人。当月,失业率环比上升0.1个百分点至6.1%,失业人数环比上升10万人至980万人。在新冠疫情有所缓解的情况下,美国就业市场意外低迷,对其经济复苏形成拖累,充分就业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作者“创造就业也是人类创造力的一部分”的论述让我们在关注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应当重视创造就业的能力提升。

在后疫情时代,人们普遍希望既工作稳定又保障安全,技术进步全球化与个体活动在地化加速深化交织。“凡事总会有解决的办法。如果能用长远的眼光审视眼前的问题,我们的前途应该十分光明。”对于未来,作者并不完全悲观,我们应当也如此,只要为新工作做好准备,为新经济制定规则,就能够应对不确定性带来的一切冲击。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