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要加快奶业现代化建设 推进奶业全面振兴
2月3日,由中国奶业协会主办的《中国奶业“十四五”战略发展指导意见》编制工作筹备会在北京举行。会议总结中国奶业“十三五”发展成就,谋划中国奶业“十四五”战略发展,部署《中国奶业“十四五”战略发展指导意见》编制安排。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二级巡视员王俊勋表示,“十四五”时期,要加快奶业现代化建设,推进奶业全面振兴。一是聚焦生产,提高奶源自给率。优化区域布局,巩固主产区,开拓南方新区。支持奶业大省落实本区域奶业振兴千万吨奶发展规划。利用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奶牛养殖和优质牧草种植,实施奶牛遗传改良计划,依靠科技帮助奶牛养殖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水平和养殖效益。着力破解奶业产销区域不平衡、产品结构不平衡、利益分配不平衡等矛盾,建立稳定的奶业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实现奶类产量有新的跨越,奶源自给率有新的提升。二是聚焦质量,确保乳品质量安全。加强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落实生产者主体责任,加强饲料、兽药等投入品使用监管,强化对生鲜乳收购站、运输车等重点环节监测。稳定产业利益联结机制,规范购销市场秩序,稳定奶农生产收益预期,筑牢乳品质量安全根基。三是聚焦消费,提升对国产乳品的信心。要保持乳品在食品行业中的优良率,巩固液态奶的市场优势,开发低温奶的市场潜能,要像突破婴配粉那样,尽快补齐奶酪等优质产品短板。从供给侧、需求端同步推进,以乳品多样化,满足消费多元化。通过满意消费,在消费者中铸就国产品牌,树立国产乳品消费信心。
原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奶业协会名誉会长高鸿宾说,去年中国奶业成绩斐然,牛奶产量3440万吨,同比增长7.5%,值得骄傲。但是,也要看到不足和差距。目前,全国奶类需求每年5500万吨,五年后至少是6000万吨以上。十三五期间,牛奶增长了260万吨,年均增加50多万吨。按照目标要求,到2025年,牛奶产量需要增加约1000万吨,年均增加约200万吨,艰巨的任务,要想更上一层楼,就需要加倍努力。实现未来五年目标也具备很多有利条件。一是疫情之后,大家对奶业有了新的认识。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奶业的认识加深,奶业消费将不断提升。二是加工企业向上游延伸,更注重奶源建设。大型加工企业正在向上游不断延伸,规模养殖的水平和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三是大型规模化养殖、全产业链一体化企业为主体的中国奶业发展格局正在形成。特别是最近两年,企业的兼并重组逐步加快。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养殖水平不断提高。
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亚清代表中国奶业协会作主题报告。报告指出,“十三五”我国奶业发展成就显著。奶业产业素质全面提升,质量安全水平大幅提高,转型升级明显加快,现代奶业格局初步形成。2020年,全国牛奶产量3440万吨,接近全球牛奶总产量的5%。全国规模以上乳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4195.6亿元,高于食品工业平均增速。中国奶业20强企业市场份额达到70%,国产品牌婴幼儿配方乳粉市场占有率超过60%,规模奶业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报告提出,“十四五”时期奶业发展要把握五大脉络。一是贯彻新发展理念,谋划发展新战略。推进种养结合,草畜配套,促进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有效开发利用本土饲草饲料资源,构建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种养加协调发展模式,推动奶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二是依靠创新驱动,挖掘发展新优势。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冷杀菌技术、新型检测技术等同奶业创新深度融合,努力降低成本,提升效益,提高奶业综合竞争力。三是夯实现代化建设,谋求发展新格局。构建现代化的奶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供应链体系、质量监管体系和支持保护体系。推进奶畜良种化、饲草优质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四是优化产业结构,释放发展新动能。优化调整养殖加工布局,巩固发展北方主产区,打造我国黄金奶源带,开辟发展南方产区,促进奶源与加工合理布局。优化乳制品产品结构,在发展超高温灭菌乳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巴氏杀菌乳、发酵乳等本土优势产品。五是坚持对外开放,开创发展新局面。坚持国内供给为主,进口调剂为辅,满足乳品多元化消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