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自制食品悄然走红 真的可以放心吃吗?
中秋节临近,一大批自制食品店主的手工月饼将在朋友圈等各种社交网络平台“闪亮登场”,开始新一轮的同场竞争……那么,这些打着“妈妈的味道”、“纯天然无添加”、“纯手工制作”的网络自制食品,制作原料从哪里来?食品安全问题谁来保证?作为消费者,当食品出现问题时又该找谁?连日来,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现象
手工食品风靡朋友圈
进口安佳黄油、韩国糖粉、美国进口蔓越莓干……看到这些介绍不要误以为走进了某家进口食品陈列区。事实上,这仅是网上某家自制食品店在介绍店内一款饼干所用的原料,网页上还有制作过程的图片、视频。“我们店铺三个皇冠,回头客特别多,这么多交易记录能够证明产品质量有保障。”对于记者询问其是否有相关资质证明时,网店商家如此回答。
“精选宁夏黄河平原本地辣椒,用的是放养3年以上的泾源黄牛肉,肉质细腻,肉香浓郁无膻腥。除了辣椒好、肉好,其他所有原料,小到一粒芝麻都很讲究,配料全部是天然食材!”这条宣传广告出自市民胡女士的美食团购群,点开大图详情发现辣椒酱盛放在塑料瓶中,瓶身无任何标示,页面除了有保质期、产品简介、细节图之外,也无其他信息。
像这种手工食品店铺、美食团购群,基本上每个“吃货”的手机里都会存上一些。随着网购的兴盛,新媒体传播手段的兴起,自制手工食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许多微商也抓住了这个机遇,打着纯天然、无添加的旗号,或在网上开店、或在朋友圈卖起自制食品,有自制蛋糕、寿司、酸奶,还有各种果酱、腌菜、葡萄酒、酵素等,许多自制食品更是价格昂贵,但是仍然不乏买家,颇受欢迎。
调查
“开店营业”门槛低多数市民担心网络自制食品安全
日前,记者随机采访了30位市民,其中18位有网购自制食品的经历。为什么喜欢网购自制食品?原料好、没有添加剂、纯手工是吸引消费者购买的主要因素。90后的李女士比较讲究生活品质:“一般看食品包装上印了一堆添加剂,就不敢吃。而手工自制的东西,吃过一次,能明显感觉到里面没有乱放东西。”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现实中许多做自制食品生意的人都不用开网店,直接在朋友圈或网上发几张诱人的图片、视频,加上几句简单介绍,一个几乎零门槛的店铺就开张了。正是这种零门槛的方式,让许多人都加入到售卖自制食品的大军中。不少微商也直言不讳地表示,之所以会选择网上销售就是看准了不需要相关部门登记注册且门槛、费用都低的“优势”。
网购食品真的可以放心食用吗,制作过程中真的没有使用添加剂吗?
在某直播平台,记者随机搜索“自制食品”,发现大多数售卖的自制食品除了对制作流程有简单描述以外,并没有生产日期,生产许可证编号、产品标准号等信息。“好不好不全凭嘴说吗,说的用很优质的原料,挂的图显示的制作过程也很干净卫生,谁知道是不是真的?没有第三方的证明,还是觉得不放心。”市民王先生说出了自己的观点。
“因为大学在武汉上的,所以我经常在网上买热干面、鸭脖,店主说是她家里手工制作的,我看评价还不错,就先买了两包尝尝,味道果然很好。”家住金港城的张女士表示,自己在朋友圈买的自制食品都是经朋友介绍或自己尝试过的,一方面食材的新鲜度可以放心,另一方面口味还真的很不错。不少市民也表示,不是自己熟悉的网销或者不是朋友推荐的微商,不会轻易购买。
“有朋友开微店,卖自制食品,之前看他传的图,和面不戴手套,也不戴帽子,多不卫生啊!还打着卫生的旗号,我从来不买。”还有一些网购族表现出了对自制食品的安全的质疑。
监管
保障网购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经营者与消费者需共同发力
保障互联网食品安全,需要监管部门、经营者与消费者共同发力。早在2016年10月1日,《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就已开始实施。根据规定,入网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法取得许可,按照许可的类别范围销售食品,按照许可的经营项目范围从事食品经营。也就是说,通过电商平台、微信朋友圈销售网络自制食品,生产者、经营者必须取得食品生产许可或食品经营许可。
近日,《甘肃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办法》正式印发,今后甘肃省将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通过产品编码、二维码、区块链、电子票据等技术手段实现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保障食品安全追溯信息的共享和公开。同时,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有权举报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违规行为。此外,网络销售食品(含入网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和入网销售食品(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如实记录网络销售食品、配送人员等信息。
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网络购买食品应尽量选择正规网购平台,选购前可核实卖家是否拥有食品生产许可证或食品经营许可证,核实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等关键信息,避免落入“三无产品”的陷阱当中。此外,自制食品一般保质期较短,对物流的要求较高,因此网购时最好选择同城交易,或选择能做到冷链运输的卖家,避免运输时间过长造成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