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卫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效益加速显现
风云系列气象卫星提供精准高效的观测数据,近年来已开始向“一带一路”提供国家级气象服务产品。截至目前,使用风云气象卫星数据的国家和地区数量已增至107个,其中“一带一路”国家75个,气象卫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效益加速显现。
橙色是晴天,灰色是多云,蓝色是降雨……在日前上线的我国“一带一路”相关重要城市天气预报服务专网上,这些不同色块串联起来,勾勒出一张覆盖137个“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晴雨表。天气预报覆盖面、准确率持续提升的背后,依靠的正是精准高效的观测数据提供者——风云气象卫星。
风云系列气象卫星已服务国际社会多年,近年来开始向“一带一路”提供国家级气象服务产品。公众登录专网会发现,气温、风向、风速、降水量等要素每12小时更新一次。专网下方还设置了风云卫星云图产品,包括卫星红外云图、水汽云图和可见光云图。
如今,气象卫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效益加速显现,风云气象卫星国际用户明显增多。截至目前,使用风云气象卫星数据的国家和地区数量已增至107个(包括75个“一带一路”国家),29个国家已经建成风云气象卫星数据直收站,28个国家已经注册成为风云气象卫星国际用户防灾减灾应急保障机制(FY_ESM)用户。
“一带一路”沿线高山、沙漠、海洋等无人区较多,气象资料缺乏,自然灾害严重,相对灾害损失是全球平均值的两倍以上,且以气象灾害居多。作为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的重要成员,风云气象卫星已被世界气象组织纳入全球业务应用气象卫星序列,也是空间与重大灾害国际宪章机制的值班卫星,持续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和防灾减灾作出贡献。
莫桑比克位于非洲南部,热带气旋等气象灾害频繁。2019年,该国曾3次启动风云卫星国际用户防灾减灾应急保障机制,请求中国气象局提供该地区风云卫星数据产品。“莫桑比克还在使用古老的天气图填图方式预报天气,档案室里大量的历史观测数据由于暴雨、潮湿等原因已经濒临损毁,防灾减灾任务艰巨。”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遥感应用服务中心高工咸迪告诉记者,他曾作为专家组成员,参与到由中国气象局组织的赴莫桑比克安装配置风云卫星接收处理系统中,并在该国全国气象预报员培训会上,针对风云卫星在天气、环境和应急减灾等领域的应用作了技术培训。
今年1月2日,中国气象局援助建设的中国风云二号气象卫星接收处理及应用系统交付使用仪式在莫桑比克国家气象局举行。莫桑比克也成为非洲首个应用此系统的国家,较好地填补了天基监测的空缺,获得24小时连续不间断气象卫星监测服务,天气预报、防灾减灾能力将得到有效提升。目前,系统信号接收良好,运行和数据存储正常。
不仅如此,我国风云卫星遥感数据服务网还具备综合提供风云一号、风云二号、风云三号、风云四号、碳卫星,以及美国、欧洲、日本等国际其他气象卫星数据的能力,注册用户稳步增长。其中,风云卫星数据的订购量最高,超过95%,用户已达8.9万。据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风云卫星还为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蒙古等30个国家开通气象卫星数据绿色服务通道;2019年,为莫桑比克、斯里兰卡、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启动11次包括FY_ESM、空间与重大灾害国际宪章机制、国家综合对地观测数据共享平台应急机制在内的国际对地观测应急服务。
遥望璀璨星河,我国现有7颗风云气象卫星在轨稳定运行,气象卫星的产出效益比高达1∶40。风云二号、风云三号和风云四号在观测覆盖范围和分辨率上相辅相成,当仁不让地成为我国获取全球资料和满足区域灾害性天气及环境监测、气象服务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