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健康险公司遇发展瓶颈 盈利难问题逐渐凸显
政策春风之下,健康险已经成为近两年保险业发展的大热点。
截至2019年7月,保险行业原保费收入28086亿元,同比上涨13.85%。其中,寿险业务原保费收入16136亿元,涨幅12.21%;人身意外险保费收入733亿元,涨幅16.7%;健康险保费收入4444亿元,涨幅达到31.1%;财产险保费收入6773亿元,涨幅7.99%。可见,健康险保费增速远超其他险种。
但在健康险保费高速增长的背后,专业健康险公司盈利难的问题也逐渐凸显。
一位业内专家表示,除了专业健康险公司可开展健康险业务之外,寿险公司、财险公司都能开展健康险业务,相比之下,专业健康险公司在业务开展方面没有与这些保险公司的产品形成差异化,不仅如此,在国内保险市场,还没有能够在专业领域做深做透的保险公司,因此所谓的专业公司也并没有形成真正具有竞争力的专业能力。
6家专业健康险公司
2盈4亏
截至9月底,我国共有7家专业健康险公司,分别为和谐健康、人保健康、平安健康、太保安联健康、昆仑健康、复星联合健康保险以及瑞华健康保险。
那么,现有的健康保险公司经营状况如何?
除了公告暂缓披露的2018年年报的和谐健康,根据其他6家专业健康险公司2018年年报可知,2018年,仅有平安健康和人保健康实现盈利,净利润分别为1.44亿元和0.2亿元。
太保安联健康、复星联合健康、昆仑健康和瑞华健康4家,则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其中,昆仑健康亏损最为严重,2018年全年亏损7.7亿元,但相比2017年8.26亿元的亏损,已经有所缓解。
太保安联健康去年实现保险业务收入27.17亿元,同比增长118.58%,但净利润却亏损1.37亿元,同比收缩26.34%;复星联合健康实现保险业务收入5.2亿元,同比大增781.36%,但亏损加剧,同比增长93.33%至0.87亿元。
另外,2018年5月才开业的瑞华健康,去年实现保险业务收入74.8万元,亏损1.24亿元。其中,业务及管理费高达1.4亿元,或成为拖累该公司业绩的主要原因。
安永精算曾在其发布的《2016-2017保险业风险管理白皮书》中指出,目前,市场上六家专业健康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总和,占健康险行业原保费收入总量不到三分之一,健康险产品的销售,仍主要依赖于寿险公司和财险公司。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亦向本报记者表示:“目前,国内的专业健康险公司在健康险的专业化以及健康管理的模式方面都在探索,但它整体业务占比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健康险的寿险化导向非常明显,比如它的储蓄成分、件均保费、保额等。在健康险整个保费业务结构当中,重大疾病保险的占比就超过60%,所以健康险的营销渠道,通常都是以个人代理为主,而一些传统大公司因为有强大的销售团队,所以在这方面更具有优势。这样的格局就决定了专业健康险公司目前的健康险业务反而并不突出,未来专业健康险公司可以在健康保险加健康服务方面做更多的探索。”
专业健康险公司的
发展瓶颈
一位业内专家表示,除了专业健康险公司可开展健康险业务之外,寿险公司、财险公司都能开展健康险业务,相比之下,专业健康险公司在业务开展方面没有与这些保险公司的产品形成差异化,不仅如此,在国内保险市场,还没有能够在专业领域做深做透的保险公司,因此所谓的专业公司也并没有形成真正具有竞争力的专业能力。
举例来说,美国有专门以牙齿保险为主的健康险公司或某一类病种为主的健康险公司,其业务范围有别于综合型保险公司。但我国尚未出现真正有能力走专业化的健康险机构。
就牙齿保险而言,《第三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全民口腔患病率高达90%以上,但治疗率只有10%。但由于看牙的费用较高,且大多不在社保报销范围,因此,牙科保险被认为是“沉默的市场”,潜在需求没有转换成实际有效的市场需求。
不过,好在已有保险公司洞察到这一需求。泰康在线先后推出的普适型齿科保险产品“爱牙保”和业内首款针对儿童齿科的医疗险“儿牙保·牙齿治疗险”。目前这两款齿科保险已成功为用户节省了高达60%的齿科医疗费用。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专业健康险公司的发展困境,中国社科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王向楠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坦言:“没有渠道优势和规模优势,没有相关险种的有效协同,没有健康管理服务的配合,与医保部门的合作少,健康险不容易做。”
事实确实如此,以人保健康为例,因为在业务上与人保寿险存在较大的重合,人保健康的位置也稍显尴尬。
为了培育自身核心竞争力,成立初期,人保健康就将经营重点放在社保补充业务上。社保经办类业务虽然规模较大,但因为业务性质特殊,留给保险公司的利润空间非常有限。对于人保健康而言,更多的是希望通过这类业务获得更多客户,通过二次开发,最终实现价值。
王向楠指出,健康险仅是大健康产业的后端,其发展需要处理好几方面工作。对于社会医保,注意在做好低端和高端的补充的同时,在精算、风险管理、费用和财务管理、网店和人员服务等方面全面协助其工作,并获取客户信息、检查能力、跨界谈判等的支持,不断深化协作。与医疗服务供给方加强联系合作,并积极发展医院、远程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公司、养老社区等。在考虑风险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各类对消费者有价值的产品,关注高频低损的业务,简化手续。加强运用信息科技、生物技术等,将产品服务低成本地送达,促进被保险人的健康行为。
未来,专业健康险公司若想分食健康险这块“大蛋糕”,还需加强对客户需求的深度研判,了解市场的真实状况,通过与其保险业务相关的医疗服务机构合作,发现新业务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