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加快文旅创意产业发展 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洛阳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暨洛阳文旅创意产业发展座谈会举行。我市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洛,为加快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和发展文旅创意产业等建言献策。
在座谈会上,英国创意经济学家、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创意经济顾问委员会委员约翰·霍金斯,文创经济专家、文创中国三十年2049行动倡议人苏彤,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少峰等国内外知名文化创意专家学者,结合洛阳实践和外地成功案例,对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金融支持、业态创新、商业运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和共享交流。
在洛期间,与会专家学者还实地调研了洛阳博物馆、市规划展示馆、龙门石窟、白马寺,以及隋唐洛阳城天堂明堂、九洲池景区,深入了解我市文旅创意产业发展。
挖掘城市文化讲好洛阳故事
——英国创意经济学家、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创意经济顾问委员会委员约翰·霍金斯
“这是我第一次来洛阳,虽然时间不长,但对洛阳的人文古迹、建筑等印象深刻。”聊起对洛阳的看法,74岁的“世界创意经济之父”约翰·霍金斯笑着说。
20世纪90年代,英国经济处于停滞状态,时任英国首相布莱尔听取了约翰·霍金斯的建议,将“创意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去发展,并取得了成功。
约翰·霍金斯认为,发展创意经济要依靠政府、商界和个人的共同努力,三方需要互相协助,一起为创意经济的发展出谋划策。
“过度强调遗产意味着难以实现发展,过度强调发展意味着丢失文脉记忆。”约翰·霍金斯提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城市的根基是文化,是人,是情感和故事,要找到文化遗产和城市发展的平衡点,创意产业是个不错的突破口。
“洛阳这座城市,历史悠久,要发展创意经济,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洛阳过去的故事是什么?洛阳未来的故事是什么?我们要着眼过去,更要着眼当下、着眼未来,既尊重城市文化,又要有勇气对未来提出挑战,做好创意体验,把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变活,吸引年轻人,讲好城市的未来故事,打造城市软实力。”约翰·霍金斯说。
破译河洛密码创意城市复兴
——约翰·霍金斯中方合伙人、文创经济专家、文创中国三十年2049行动倡议人苏彤
“欲问千年大计事,请君先看洛阳城。了解洛阳就是了解中国,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到这里来,真正把我们洛阳的文化了解清楚。”苏彤开门见山道。
苏彤说,他之前多次来过洛阳,每次都抱着寻根问源的态度而来。当下,我们要用创意经济的思维去思考古都复兴和文化再生。
苏彤建议,发展文旅产业,要从顶层设计上对洛阳进行高点定位。首先是文化洛阳,洛阳这座城市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是这座城市给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其次是设计洛阳,洛阳拥有“五大都城遗址”,要着力打造洛阳故都博物城;再次是数创洛阳,要利用新技术,集聚文化创意企业,让文化遗产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发展。
拓展金融渠道支持文旅融合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创意研究院执行院长魏鹏举
当前,文旅融合无疑是一个备受行业内外关注的热门话题。在新的背景下,文旅融合将为金融资本介入提供很好的契机。
魏鹏举说,金融行业近年也很看好文旅产业实体。文旅融合的部分重点领域包括博物馆文创与旅游、演艺旅游、主题公园、文旅特色小镇、乡村振兴与文化和旅游开发、智慧旅游与文化产业等方面。
多年从事文化金融研究的魏鹏举,很早就提出了文化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文化资源金融化的概念。他说,除此之外,文旅融合的金融支持方式还包括以下几方面:政府性基金的示范引导;银行、保险等主力金融助力;探索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债券产品以及拓展适合文化旅游的互联网+金融等。总之,文旅融合与金融资本可互相支持,实现共赢。
挖掘历史文化讲好隋唐故事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少峰
“洛阳要发展文旅创意产业,可利用的资源很多。目前要做的就是找准切入点,讲好每个点上的故事,利用高科技呈现,进行互联网传播,进行城市创意营销。”陈少峰说。
陈少峰认为,一座城市要发展文旅创意产业,首先要具备城市文化的“十个一工程”:一条城市历史文脉、一个城市形象定位、一个城市文创综合体、一台城市IP大戏、一个城市品牌活动、一个城市美化系统、一个城市文化地标、一部城市主题微电影、一个城市夜间好去处、一个城市文化传播平台。通过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跨界融合、夜间游乐、文化牵引、非遗传承等手段,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大力发展文创体验综合体。
“举个例子,洛阳可以发掘唐诗宋词故事,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演绎,让观众去体验、去传播,家喻户晓后再打造演艺项目。这些故事不一定非要拘泥于历史,可以进行创意表达。”陈少峰说。
传承古都文脉擦亮城市名片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执行所长王岸柳
王岸柳表示,作为千年古都,洛阳承载了中华文明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如何传承好古都文脉,是洛阳在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中必须做好的课题。
“目前国内一些城市在文脉打造方面有两个痛点亟待解决:一是千城一面的败笔,二是如数家珍的困境。”王岸柳说,过去几十年来,国内一些一线城市的新区建设看起来基本都一样,这就是“千城一面”。同时,几乎每个城市都有自己如数家珍的特色,但如何认知自我,如何围绕自身特色走出独特的道路,是不少城市都面临的困境。
如何保护和延续城市文脉?王岸柳建议,首先,可积极借力“互联网+”,使文化遗产“活”起来,让市民和游客更为深入地去倾听文物的声音、体验传统文化的内涵、触摸历史的厚重,为民众提供多种智慧化服务。其次,可突出河洛文化的影响力和千年古都特有的魅力,推出更多参与性强的节会活动。此外,还可通过影视、动漫等形式对洛阳的历史文化元素进行包装,并在国内外大力推广,提升洛阳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用创意打造文化旅游精品
——中·欧国际创意经济研究中心中方主任、中国创意经济研究院院长王铁军
“洛阳是十三朝古都、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具有先天优势条件。”王铁军说。
在王铁军看来,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需要创意。他说,创意是创造、创新的内容,创造、创新是创意的外延。洛阳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需要新时代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模式,一方面需要创意思维,努力实现“保护开发、熔古铸今、空前领后、震撼全球”;另一方面,需要创意经济的保护模式、开发模式、融资模式、商业模式等,实现“文化创意、金融创新、共建共享、共创辉煌”。
此外,还可以将创意连接文化与旅游,着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精品。比如引导文化旅游企业加大文化旅游产品创意设计和开发制作力度,盘活文物、古迹、名胜等资源,着力培育更多文化旅游新产品和新业态,构建特色化、多元化的文化旅游产品体系。
激活工业遗产丰富旅游产品
——中国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张京成
张京成表示,作为新型文化遗产,2006年,国家文物局就将“工业遗产的保护”作为当年无锡论坛的主题。一些在中国工业发展史上具有突出意义的工业遗产,如江南造船厂、首都钢铁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等,都得到了重视及有效保护。
他说,一提起洛阳,大家一般都会想到历史文化、牡丹等元素,其实作为一座拥有良好工业基础的城市,洛阳还有着丰富的工业遗产,可通过市场化机制,以“利用”促“保护”,发展工业旅游,进一步丰富洛阳的文化旅游产品体系。
“工业旅游不是工业和旅游简单叠加,它是充分利用已有的生产要素和产业资源,通过恰当的组合改造形成的新旅游产品。”张京成说,作为国家“一五”时期建设的重工业基地,洛阳发展工业旅游具有不少优势。在工业旅游过程中,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引入一些可供游客参与的内容,满足旅游者求知与娱乐的需要,是当前工业旅游开发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