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进军风电行业 时隔7年重新布局能否逆袭
“卖油郎”中海油斥资20亿元成立了融风公司,宣布进军风电等新能源业务。
传统能源巨头布局新能源并不是新鲜事,这几年,不少大型国企都在风能业务上崭露头角,尤其是海上风电的竞争颇为激烈。此外,风电等产业也已经向外商放开。
在这种格局下,中海油时隔7年再次发力风电能否实现逆袭?
“卖油郎”宣布进军风电行业
近日,中海油所属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全资子公司中海油融风能源有限公司(简称融风公司)。
工商信息显示,融风公司的成立时间为2019年5月30日,注册资金为20亿元,经营范围包括: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项目的开发、建设及经营管理,从事清洁能源、新兴能源科技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咨询等。
实际上,中海油此次宣布进军风能早已有迹可循。
今年年初,中海油公布2019年经营策略和发展计划时提到,将积极探索海上风电业务。
中海油有关人士表示,在诸多清洁能源之中,海上风电是与其业务契合度最高的,中海油以海上作业为主,有很多的经验以及施工的作业装备都可应用到海上风电的业务中。
此外,中海油在今年6月份首次发布的《绿色发展行动计划》中,还明确了公司近期2020年、中期2035年和远期2050年三个阶段的绿色发展目标,推进实施绿色油田、清洁能源和绿色低碳三方面的具体行动计划,其中包括大力发展海上风电产业开发等新能源新业务。
《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这并不是中海油第一次发力新能源。早在十几年前,中海油就曾布局过风能等新能源业务。
2006年,中海油决定开发建设新能源产业,将原先三级单位新能源板块从中海油石油基地集团中剥离出来,2007年,成立了中海油新能源,业务范围包括风能、生物质能、煤基清洁能源、太阳能、氢能、CDM(清洁发展机制)等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等。
彼时,傅成玉初任中海油总经理,将新能源业务列为未来发展的重点。
但是,中海油的新能源业务发展并不顺利,投资不小收获不大,到了2013年,中海油开始将新能源业务逐渐剥离。彼时,中海油表示,此举是为了更好的聚焦油气主业。
有知情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中海油在当时放弃新能源业务,一是因为发展不顺利,项目多陷入亏损;二是主导此事的傅成玉后来被调到了中石化。
时隔7年重新布局能否逆袭
时隔7年,中海油为何重新布局风能等新能源业务?
5月24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完善风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对海上风电2018年-2020年的电价补贴政策进行了明确。2018年密集核准的42.1GW的海上风电项目在2021年底之前并网的享受核准时的电价0.85元/千瓦时,在2022年及以后并网的需执行并网年份的指导价,并且要求项目开发企业承诺开工及全部机组完成并网的时间。
不难发现,海上风电补贴政策确定,国内海上风电发展前景明确。
有分析师表示,在2018年的抢核准潮之后,国内海上风电将迎来3年的抢装并网潮,行业将持续维持高景气。未来我国海上风电的单位造价成本将持续下降,有望复制欧洲模式,逐步走向平价上网时代。
随着海上风电相关技术的成熟,我国海上风电将进入爆发期。在这种背景下,近几年,很多大型国企开始发力海上风电,竞争也颇为激烈。
据Wood Mackenzie统计,截至2018年底,6家中国风电企业跻身全球前25大海上风电业主排名,其中,国家能源集团、国电投和三峡集团分列全球排名的第4位、第7位和第9位,华能、中广核和国家电网分列第18位、第22位、第23位。
与此同时,前不久,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公告显示,在全国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中,光伏、光热、风电等产业被列入。这意味着中国风电行业有望迎来更多外商。
在这种竞争格局下,中海油重新入局能否突出重围实现逆袭?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中海油在风能领域有一定竞争力,因为其一直在海上作业,经验丰富,对海上区域了解通透,施工队伍也较为整齐,从资源资本方面来说,中海油都有很大优势。目前,海上风电补贴不错,中海油凭借自己的实力,应该可以抢到一定的市场份额。
他同时表示,“中海油在新能源方面表现并不好,它之前做过,但后来退出了,这对它来说是一个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