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一带一路” 银行业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
目前,银行业布局“一带一路”已从织网阶段步入深耕阶段,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各自使出“看家本领”,提供授信、投行、股权投资、基金、航空租赁多元化金融服务。同时,各家机构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积极落实绿色投资原则,不断增加绿色金融供给,丰富对绿色项目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发挥绿色基础设施投融资主体作用。
多元化服务助力“一带一路”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满落幕,形成了第二届高峰论坛成果清单。
从银行角度看,其中包括中国工商银行发行首只“一带一路”银行间常态化合作机制(BRBR)绿色债券;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与安哥拉财政部、白俄罗斯财政部签署关于开展授信合作的协议文件;中国光大集团与有关国家金融机构联合发起设立“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基金等。
工商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已于4月16日发行的全球首只BRBR绿色债券,遵循国际和中国绿色债券准则,发行主体是工行新加坡分行,由“一带一路”沿线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2家机构承销,其中约80%是BRBR成员机构。
“本次发行得到国际债券市场的积极认购。”该负责人表示,其中,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规模为10亿元,非银行类投资者占比达到33%,市场认可度较高;美元双年期债券总发行规模为15亿美元,规模和定价较优;欧元债券发行规模为5亿欧元,是2019年以来新加坡当地金融机构所发行的最大规模欧元债券。此次发行也得到各国央行及主权基金类投资者的青睐,美元3年期浮息债券和欧元3年期固息债券中此类投资者占比分别为48%和40%。
在基金方面,中国光大集团与重庆市政府、东南非贸易与开发银行(TDB)、巴基斯坦哈比银行共同签署了“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基金《合作备忘录》。绿色投资基金按照“政府支持、商业运作”的原则设立,旨在解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股权投资不足、合作机制缺失等问题,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金融务实创新,促进绿色金融多边合作,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质量发展。
关于下一步“一带一路”发展的新思路,国家开发银行行长郑之杰认为,要以开放包容为原则完善金融支持格局,把开放包容和互利共赢的精神,用在对接区域发展战略及合作国发展战略上,用在深化与各类国际金融机构的务实合作中,不断完善金融支持格局,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
不断增加绿色金融供给
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多家国际大型机构代表出席了《“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的签署仪式,这一原则的签署标志着“一带一路”的投资绿色化走向新的阶段。
截至25日,全球有27家机构签署《“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包括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香港证券交易所、工商银行、兴业银行、日本瑞穗银行、卢森堡证券交易所、丝路基金等。
工商银行行长谷澍指出,绿色投资能为有效应对“一带一路”环境和气候挑战发挥关键作用。工商银行深度参与了绿色投资原则的起草工作,并呼吁各方将环境因素纳入“一带一路”投融资决策,将绿色理念融入项目开展、产品开发、风险控制的全流程管理。
中国银行副行长林景臻表示,签署绿色投资原则是该行将绿色发展战略融入“一带一路”金融大动脉建设的重要标志。“我们期待与国内外同行携手并进,推动一带一路绿色与可持续发展。”
“绿色投资原则将有力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进而帮助全球金融机构在多边框架下建立更加广泛、深入的长期合作,提升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能力。”兴业银行行长陶以平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