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股IPO演绎“一出好戏”:年内3家挂牌 4家过会
2018年,银行股IPO可谓演绎了一出好戏,其精彩程度仅次于8家银行实现上市的2016年。
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今年共有7家银行的A股上市之旅取得关键进展:有3家银行年内完成了A股上市,另有包括紫金银行、青岛银行在内的4家拟上市银行成功通过发审会。
12月23日晚间,紫金银行披露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发行结果,保荐机构(主承销商)也于昨日将包销资金与网上网下投资者缴款认购的资金扣除相关费用后划给发行人。完成这一切,紫金银行距离实现挂牌A股可谓仅剩“最后一米”。
银行股IPO提速
相比2017年仅1家银行上市的境况,今年银行IPO步伐明显加快。截至目前,已经有3家银行成功挂牌上市,分别为成都银行、郑州银行、长沙银行;另有4家银行处于已过会状态(其中,紫金银行和青岛银行均处于发行过程中)。
具体来看,仍在证监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正常审核状态企业基本信息情况表中排队的银行共有15家,分处于4个阶段:西安银行和青岛农商银行为“已通过发审会”,处于第一梯队;兰州银行、苏州银行、江苏大丰农商行、浙江绍兴瑞丰农商行、浙商银行、厦门银行、厦门农商行、重庆农商行、亳州药都农商行进展到“预先披露更新”,处于第二梯队;江苏海安农商行、重庆银行、安徽马鞍山农商行均为“已反馈”,处于第三梯队;江苏昆山农商行为“已受理”,处于排队银行中进展较慢的第四梯队。
据《证券日报》记者观察,发审会对于拟上市银行的股权关系的关注度非常高、而且审核非常细致;此外,发审会对拟上市银行的经营业绩变动态势、资产质量也颇为关注。
不过,在各类问题中,发审会近期对于拟上市银行所面临的新增行政处罚风险关注度明显提升。近年来,在商业银行收到的众多罚单中,涉及拟上市银行IPO“窗口期”以及新上市银行的罚单受到了热议。从监管动向来看,拟上市银行违规的成本可能会增加。
此外,分析拟上市银行的招股说明书和财报可以发现,按照发行规模上限测算,目前拟上市银行合计募集资金规模上限或达800亿元(根据2016年和2017年银行股IPO情况,发行价大多与当期每股净资产对应)。不过,2016年以来,银行获批发行的股份数量大多占发行后总股份的比例仅为10%,也就是说,是按照《证券法》规定的下限“贴地发行”。如果按照下限标准计算,拟上市银行的发行规模较上限数据会有所变化,合计的募资规模将降至400亿元以下。
3家银行“临门一脚”前退出
虽然今年银行股IPO可谓收获颇丰,但也有3家银行在已经进展到“预披露更新”或“已反馈”,几乎只差“临门一脚”之际主动选择退出。
其中,有两家属于H股银行暂时放弃“A+H”大计,撤回A股发行申请。2月12日晚间,徽商银行发布公告称,鉴于公司仍需就相关法律法规及证监会要求所涉及的部分事项,与个别董事和股东进一步协商,并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决定撤回A股发行申请;3月16日,哈尔滨银行于香港交易所发布公告称,经与保荐人审慎研究,并经该行董事会审议批淮,决定撤回A股上市申请,待内资股股权结构变动完成后再重启A股上市申请。两家银行均表示,银行业务运作良好,撤回A股上市申请将不会对财务状况或营运造成任何重大不利影响。
此外,证监会披露的信息显示,8月28日,威海市商业银行IPO终止审查。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威海市商业银行彼时面临比较紧迫的资本补充压力,因此撤回IPO申请,并进行增资配股。原中国银监会山东监管局9月11日做出的批复显示,“同意你行增资配股方案。本次募集股份8亿股,每股面值人民币1元,发行价格2.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