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银行转板之谜:400亿表外资产回表 短板待补齐
11月9日,齐鲁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于近日向中国证监会山东证监局报送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备案材料。一周前,新三板“巨无霸”齐鲁银行连发6条公告,宣布正式奔赴A股IPO。
公告显示,齐鲁银行IPO的目的为:丰富资本补充渠道,优化资本结构,提升市场竞争力和风险抵御能力,推动长远发展。数据显示,该行在挂牌新三板的3年时间,已完成两次定向增发,累计募资总额超过65亿元,此外还曾于2016年11月通过优先股募资20亿元。截至2018年9月末,该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3.83%、11.15%、10.02%,虽然较报告较期初分别下降了0.66%、0.39%、0.26%,但距监管要求的10.5%、8.5%和7.5%距离尚远。
该行为什么在资本较充足的时候急于谋求上市A股补血?大公国际资信评级有限公司在齐鲁银行2018年度跟踪评级报告(下称评级报告)中指出,随着未来业务的继续拓展以及表外资产的陆续回表,公司未来将面临一定的资本补充压力。另一份由新世纪评级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3月末,该行有413.72亿元的表外信用业务余额,主要为开出的承兑汇票。
转板之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对齐鲁银行来说不但要面对其他10多家排队IPO银行的同场竞争,而且自身盈利能力下降、信用风险等短板亟待补齐。对此,齐鲁银行回复《华夏时报》记者称:“受国内整体经济增速回落,金融去杠杆严监管等复杂外部经营环境影响,商业银行发展增速普遍有所回落。我行遵循稳健审慎经营原则,坚持信贷投向服务实体经济,落实各项监管要求和内控制度各项业务保持稳健发展,将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趋势。”
挂牌新三板或为无奈之举
2015年6月齐鲁银行挂牌以来,资产规模持续增长,从2015年到2017年,该行资产规模分别为1528.81亿元、2071.67亿元、2362.95亿元。2018年三季报显示,截至9月末,齐鲁银行资产总额达到2549.0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88%;资产总额在新三板挂牌银行中排名第一。
新三板的流动性和融资环境历来不被看好,但齐鲁银行在新三板3年多时间里,在融资方面可圈可点。公开信息显示,在新三板期间,齐鲁银行共完成两次定向增发,2015年8月、2017年12月分别以3.18元/股、3.9元/股的价格合计募集资金约65亿,用于补充该行的一级资本。此外,齐鲁银行还通过发行优先股、二级资本债券等方式募集资金。2016年8月,该行发行2000万优先股股票,募集资金20亿元。
齐鲁银行曾经表示,“选择登陆新三板,看中的就是新三板快速发展腾飞阶段的各种创新元素,看重的是新三板的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高成长性。借助新三板的平台,中小银行不仅可进行融资,符合条件的还可以转板上市,这无疑为中小银行外源融资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但从当年齐鲁银行挂牌新三板的时机看,选择新三板或为无奈之举。
银行股上市“抽血”严重。因此银行股上市是有一个调控的过程,同时证监会对一定时期内,包括银行在内的各行业募资规模等进行调节,避免行业比例失衡。
2010年8月,光大银行登陆A股,完成217亿元募资,此后银行股上市进入空窗期。直到2016年,江苏银行、杭州银行和上海银行等才IPO成功。而距离上一次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等城商行A股上市更是过去了近10年的时间。
A股大门一直关闭,H股无法实现境内股份的流转,并且已在港股上市的银行市场认可度均不高,估值普遍偏低,融资成本和维护成本较高。正是在那个阶段,齐鲁银行选择了挂牌新三板。
资本压力倒逼转板IPO
11月2日,新三板“巨无霸”齐鲁银行连发6条公告,宣布正在进行转板前后的系列部署,正式奔赴A股IPO。为高效、顺利地完成A股上市,齐鲁银行拟提请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并由董事会根据实际情况转授权董事长在有关法律法规范围内全权决定及处理与本次发行上市相关事宜。此次授权自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之日起24个月内有效。
从连续发布的公告中可以看出,齐鲁银行A股上市的急迫。究其原因,还是资本承压,急于上市募资补血。
齐鲁银行在新三板挂牌后成功实现募资。不过,即便频频“补血”,齐鲁银行仍面临资本充足率下滑的压力。齐鲁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指标在第三季度存在不同程度的下滑。该行三季报显示,截至三季度末,该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3.83%、11.15%、10.02%,较期初分别下降了0.66%、0.39%、0.26%。
此外,记者注意到,新世纪评级发布的报告显示,与贷款规模上升趋势相同,近年齐鲁银行表外信贷业务规模持续上升。2015年到2017年,该行表外信贷业务分别为381.44亿元、436.74亿元和439.22亿元;截至2018年3月末,该行有413.72亿元的表外信用业务余额。大公国际评级在上述评级报告中指出,随着未来业务的继续拓展以及表外资产的陆续回表,公司未来将面临一定的资本补充压力。
在联讯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李奇霖看来,对一些中小银行来说,表外资产回表,同时表内保本理财要穿透,就需要将本来利用同业通道以20%、25%计提的资本转回表内,计提100%(企业贷款)或更高,风险加权资产增加,导致资本充足率下降。
从外部环境看,目前新三板转板A股成功率较高。据安信新三板诸海滨团队统计,2017年10月至今,“发审委”共审核250家首发公司,其中145家获得通过,通过率约为58%。在这250家公司中,共有54家来自新三板,占比21.60%;其中共有28家新三板公司IPO通过,新三板公司整体通过率为51.85%。
此外,今年随着成都银行和长沙银行登陆资本市场,加上近20家中小银行排队IPO,掀起了中小银行上市的高潮。
自身有补充资本金需求,加上外部政策环境支持,齐鲁银行选择这个时候转板A股IPO可谓正当时。
自身短板待补齐
不过,齐鲁银行能否最终顺利过会,在业内看来,挑战依旧不少。
在经营业绩方面,该行增速大不如前。年报显示,齐鲁银行2016、2017年表现异常突出,2015年到2017年净利润分别为11.96亿元、16.54亿元和20.26亿元,增幅巨大。但今年三季度净利润15.51亿元,同比增加5.2%,相比2017年前三季度净利润22.66%的增速,大幅下滑了17.46个百分点。
资产质量方面,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末,齐鲁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69%,较期初增加0.15个百分点。同时,该行拨备覆盖率下滑至187.83%,较期初下降19.25个百分点。
2016年以来,该行通过贷款重组等方式化解部分风险,使得不良贷款余额有所下降。行业方面,该行不良贷款集中于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2018年3月末,二者分别占到不良贷款总额的54.57%和29.30%。
齐鲁银行对异地业务的风险管控能力较为薄弱,风险爆发地区相对集中。2018年3月末,青岛地区不良贷款率为7.00%,不良率远高于其它地区,该地区不良贷款爆发的主要原因为客户所处行业易受经济环境波动影响,盈利能力稳定性不高,且相关贷款联保互保情况较为普遍,都对该行青岛分行贷款质量造成不利影响。聊城地区不良率5.04%,该地区由于区域金融环境不佳、县域经济结构单一以及中小企业担保力度较弱,该行聊城分行不良率持续上升。天津地区由于重点客户资金状况有所缓解,贷款不良率下降至2.62%。
新世纪评级认为,综合而言,齐鲁银行的信用风险控制体系日益优化,但由于近年来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该行异地分行资产质量有所下滑。
对此,齐鲁银行表示,受国内整体经济增速回落,金融去杠杆严监管等复杂外部经营环境影响,商业银行发展增速普遍有所回落。而受区域经济环境影响,齐鲁银行不良贷款率虽略有上升,但信贷资产质量整体稳定可控。拨备覆盖率虽略有下降,但具备足够的风险抵补能力,目前该行也在加大资产质量管控力度。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山东省除青岛银行成功实现“A+H”股上市,青岛农商行与威海银行接连受挫,为齐鲁银行的登陆A股敲响警钟,自身短板亟待补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