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生走出体制的阵痛:患者流量断崖式下跌
4月25日讯 “中国医生集团的未来有巨大的机会,中国(医疗)原来的品牌太固化、太传统,所以我们有机会重新塑造品牌。”在2018CHC·中信证券医疗健康大会暨第七届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资与并购CEO峰会上,对于医生集团的品牌建设,张强医生集团创始人张强医生做出了这样的论断。
根据《看医界》的统计,截至2018年3月,目前国内已经成立了超过620家医生集团,如何从中脱颖而出,成为获得患者信任、市场认可和资本支持的医生集团,品牌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因素。
沃医妇产名医集团创始人龚晓明就表示,在传统医疗发展的过程中,像三博脑科这样知名私立医院需要花很多时间做内部实力的打造和发展,而医生集团的产生改变了旧有的模式。以他自身的发展来看,在不同地区的成功,很多时候是基于互联网品牌的影响力。
龚晓明建议,医生集团除了注重医生品牌的树立,还要思考如何将医生个人品牌塑造成企业品牌——医生集团的“刀”开到哪里都有患者,创始人和核心专家干不动的时候,患者也愿意寻找这家医生集团。
对此,张强非常认同,他表示,张强医生集团经历过非常痛苦的历程,他第一次停开门诊时,甚至出现过业务量“断崖式”下降的难关,但这是从个人品牌到集体品牌必经的过程。他们现在的患者更多是选择张强医生集团,而非张强本人,“我们的一位医生在浙江横店,每次都是患者爆满,张强医生集团虽然叫张强的名字,但不属于我个人,是属于一个集体。”
张强也认为,相比传统医院,医生集团的轻资产模式也是品牌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传统的医院品牌还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北京协和医院虽然全国知名,但上海的患者仍然会选择本地的瑞金医院,“品牌是跟物理空间、历史故事和某个地方紧密结合起来的”。
但医生集团则不同,他们具有很强的扩展性,品牌是可移动的,“我们与杏仁医生的合作,在一个月之内就扩展了三个城市。”张强表示。
但医生集团的轻资产模式也需要整个产业的配合,冬雷脑科医生集团创始人宋冬雷表示,冬雷脑科在启动第二轮融资,也准备建立自己的脑科医院,究其原因,他认为:“优秀的(私立)医疗机构不多,能够供医生集团合作或者运营的更不多。单纯讲医生集团,应该是轻资产运作的,但我们现在很难找到非常好的医疗机构。”
那么,医生集团的品牌内涵究竟是什么?哈特瑞姆心脏医生集团副董事长梅举认为,除了大家都非常重视的优质服务,医生集团还必须是一个“技术集团”,“在全国,我们很多(技术)都是一流的,我们有知识产权和专利权,我们有技术上的核心”。他也认为,医生集团还要有自己的运营模式,“要重新适应市场,医生干医生的事情,要有运营团队,这是很重要的”。
虽然医生集团的数量呈现了爆发式的增长,但是医生集团的发展方向和进程也是很多创始人们担忧的问题。张强认为,“现在,中国医生集团的发展还是处于1.0版本,各种业务都有;一部分医生集团已经进入了2.0版本,开始有自己清晰的组织架构、市场定位以及清晰的商业模式都比较清晰了”。
他也认为,一些所谓的医生集团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医生集团”,并没有实际的业务发生,更不用说品牌。而品牌恰恰是很多投资人看重的因素,对此,同创伟业合伙人汪洋表示,他们一直在寻找合适的医生就谈标的出手,但必须要有自己独到的技术能力,解决技术上的问题,“这样才能竖立起自己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