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价格上涨 中药企业将进入提价期
原材料价格上涨,中药运用范围扩大,中药企业将进入提价期。近日,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佛慈制药”)发布公告称,根据药品生产成本和市场需求情况,公司决定对浓缩丸、大蜜丸、水丸、口服液、胶剂、颗粒剂、片剂等多种剂型的100多个产品进行全线提价,上述产品出厂价平均上调17.6%,零售价也将做相应调整。
佛慈制药的主营业务为中成药及大健康产品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中药材种植、加工及销售,公司主要产品有六味地黄丸、逍遥丸、香砂养胃丸、参茸固本还少丸等系列中成药及阿胶、阿胶糕等大健康产品。
事实上,佛慈制药并非首家产品提价的企业。公开资料显示,东阿阿胶将于今年3月20日前进行提价,将250g东阿阿胶零售价调整至1499元,48支复方阿胶浆零售价调整至499元。2017年,马应龙药业曾发布公告表示,公司主导产品马应龙麝香痔疮膏(10克装)自公告之日起将上调价格,上调幅度为18%。2017年,网上传出云南白药出厂价提价30%的消息。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多家企业提价的原因均涉及到“原料成本上涨”。业内分析认为,资源利用不合理,乱采伐导致产量锐减;源头把控不科学,原料及人工成本上涨;消费者心理结构需求,如“药食同源”概念的传播,造成药材需求量扩大以及市场上有些供应商故意囤货进行垄断,提升药材价格等情况导致原料价格上涨。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中药材多次出现不合格,国家相关部门一直在对中药材进行严格治理。据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31个省市共收回药品GMP证书157张,其中,中药饮片、片剂成为重灾区。安徽省被收回GMP证书的9家企业几乎都是因为中药饮片检查出问题。
河北省农科院药用植物研究中心主任、中药材科技产业体系首席专家谢晓亮此前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中药材整体不合格率在30%左右,一些传统产区不合格率更高,主要是含量不符合《药典》标准,杂质、灰分、外源污染物等超标。“建立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提高和稳定药材质量,是推进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医疗战略咨询公司LatitudeHealth创始人赵衡表示,原料价格上涨是多家企业产品提价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国家严格整顿中药材批发市场,在源头种植上把关,很多个体户被淘汰,中药材质量提升的同时产量在缩水。在政策鼓励下,中医药行业发展迅速,中药运用范围越来越广,供需缺口逐渐变大。未来一段时间内,药企尤其是中药企业将进入涨价期。
2016年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就曾对外表示,关于中药材价格的上涨,是一个客观的事实。业内人士预测,中药涨价或持续到2018年。公开资料显示,中药材涨价主要是滋补类、药食同源类药材、名贵药材、道地药材涨幅最为明显。以天然牛黄为例,因牛黄解毒丸、安宫牛黄丸、片仔癀等中成药销量增加,天然牛黄的需求量逐年增长,天然牛黄价格已从2012年每公斤价格为16万元涨至目前30万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