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市场规模超万亿 瞄准中低产用户撬流量红利
近年来,在国民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升,提前消费意识不断凸显的大背景下,消费金融用户数量不断攀升。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CCWE)近日发布的《2017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以下简称《研究》)指出,截至2017年10月,中国居民消费信贷占全国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总规模比例为24.8%,达到30.6万亿元人民币。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张鹏表示,相比于美国消费贷款发展规模,中国不及美国一半,规模将超万亿,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消费升级的加速,离不开消费信贷的支持。事实上,消费金融着重于发展中低端客户,这一部分客户通常不需要承担高房贷、高消费等,反而有更高的消费意愿。不过,随着消费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伴随而来的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整个行业。新形势下的消费金融进入了比拼风控的时代 。
消费金融市场活跃
还记得跨年之夜,微信上2018年来到的“三大标志”吗?一是各大微信群里噼里啪啦的红包,二是满屏的18岁,三是支付宝2017年度账单。那天一早,支付宝发来推送:“过完今天,让2017彻底翻篇。”
有人不禁要问:在没还完花呗借呗、腾讯微利贷、信用卡之前,2017年怎么翻篇?近年来,随着电商巨头的迅速崛起,其顺势推出的消费信贷类产品(如京东白条、网易白条、花呗借呗等),直接面对上亿网购用户,刺激消费。这些互联网玩家就像鲶鱼一般,搅活了整个信贷市场。终于,互联网消费信贷市场迎来爆发。
消费金融有多火,从《研究》中也可以窥知一二。从2010年到2016年,我国一共产生了15家消费金融持牌机构,而2017年,这个数字就增加到了25家。时下,不论在一线城市还是二三线城市,大众消费都可以借贷,比如婚庆、旅游等都可以通过借贷来完成消费。《研究》显示,使用消费金融近50%的客户,年龄都在18到29岁之间,这意味着,“90后”成为借贷消费的绝对主力。而30到39岁的“80后”,在消费金融中的占比也达到了40%。
中低产用户流量价值凸显
信贷市场为何如此疯狂?事实上,信贷瞄准的就是中低产用户对消费升级的诉求。有的大学生刚毕业想购入一台手机;刚换工作的小哥想换一台电动车;公司小白这个月迟发工资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用户愿意为了个性化的生活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花更多的钱,而不少用户可能并没有足够的流动资金,所以适当借贷就成为主流的生活方式。
《研究》中的数据显示,使用消费金融的人,收入在2000元到4999元的群体,占样本总数的70%,其次是5000元到9999元的群体,而2000元以下以及10000元以上低收入和高收入群体,几乎不使用消费金融产品。
个人借贷市场相较于政府、银行而言还有很大的放贷空间,而这部分还是没有加杠杆的,有着良好的信贷基础。现金贷瞄准的就是这些中低产用户,他们需要钱,借贷之后又不会赖账。平台以小额贷款模式,用庞大的用户数量和订单来拉升利润,对赌的就是大多数的用户还是会按时还款的,这样即便是有一小部分的坏账也可以被抹平。以趣店为例,其大部分的优质用户资源都来自于蚂蚁金服。趣店成功之后,蚂蚁金服证明了其流量价值,则可以选择将流量进行下一步的业务拓展,如理财、基金等。
精准风控势在必行
当前,市场也存在着竞争不充分。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了不少问题。高利贷、暴力催收、甚至裸条借贷也屡有发生,给行业与社会带来了不利影响。虽然监管部门已经采取多项措施来对现金贷市场进行监管,可是基于国内庞大人口基数和广阔的金融市场来看,依然有不少的监管漏洞。
随着我国消费市场的需求逐年增长,消费金融行业的可发展空间也在不断地增长,而对于行业乱象仅仅凭借监管是无法做到面面俱到的。也正是消费金融的火爆,恰恰暴露出了现在的借贷市场已经到了饥不择食的地步,表面的繁荣景象下是难以抑制的商业野心和不断滋生的金融乱象。
只有监管部门、行业企业、消费用户共同努力,才能将市场引导到一个良性发展的环境中去。与此同时,加大对大数据等风控模型的应用,也能够对用户的信用风险进行更为全面、准确的评估,实现精准风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