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发展何以快速跃至世界第一
中国新能源发展举世瞩目,引领能源改革与能源转型大潮,与航母、高铁等成为新时代中国闪亮的名片。
短短十年内,中国完成了从新能源起步到世界第一的过程。2011年中国风电装机46GW,光伏装机仅2GW;与当时世界可再生能源的领头羊德国相比,同年的德国已经有风电装机29GW,光伏装机24GW。而至笔者撰稿之日,中国风电装机已达约180GW,光伏装机约120GW,而德国风电光伏装机约为50GW与40GW。2016年全年,中国并网风光发电已占总发电量的5.1%。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新能源发展面临几个突出特点与困难:第一,中国能源需求总量巨大。因此中国新能源发展与能源转型是人类历史上难以借鉴的伟大工程,需要发挥开拓与自力更生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精神。第二,中国新能源发展需要解决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与日益严峻的环境压力,以及支持经济发展需要等错综复杂的矛盾。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其经济发展相对稳定,环境早已得到改善,新能源与传统能源是简单的替代关系。而中国经济仍以庞大体量和惯性发展,新能源既要替代传统能源,为缓解环境压力做出贡献;又要与传统能源一起满足不断扩张的能源需求。第三,中国新能源资源禀赋与总体能源需求存在区域倒置现象,这导致在发达国家可以顺利运用的(如分布式光伏)新能源发展路线在中国难以复制。以上种种既是困难,也是发展机遇,因此新能源发展路线非常重要,包括:目光长远,效率优先,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充分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本国实际制定政策,确保发展方向正确。
中国新能源的快速发展体现了中国制度的优越性。在大发展中制定大目标,激活大市场,保持高效率。中国新能源发展始终坚持以政府为主导,集中力量优化资源配置,充分调动了产业积极性,高效地解决一些新能源发展的集中性问题。
中国新能源发展中遇到过三个重大难题:第一是发展初期的成本问题。中国的解决方式是坚持产业规划发展,在政府政策支持下规模化发展基础制造业,以产业扩张实现大幅度成本降低。第二是2012年左右的新能源国外市场萎缩与限制的问题。中国及时启动了庞大的国内市场装机计划,避免了新能源制造业的崩溃,有力护航了国内产业链的发展整合,为今天中国新能源产业的世界主导地位奠定了基础。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期国外新能源巨头的接连陨落。第三个问题是解决近两年来凸显的弃风弃光。弃风弃光是全世界新能源发展的共同难题,2015年开始中国弃风弃光现象引起重视后,政府通过高效的调控手段,合理统筹了新能源发电行业、传统发电行业、电网以及用电侧企业调配、消纳电力资源,至2017年这一现象得到了比较有效的缓解。以上三大难题的高效解决(缓解)充分体现了新能源发展的制度优越性。
中国新能源发展充分发挥了中国赖以立国的制造业优势,这条发展路径体现了对中国自己工业能力的自信。中国的新能源发展特别是国内市场发展晚于发达国家,起步时技术并不先进、补贴也相比不算高、发展模式不明晰。而中国新能源产业并不囿于这一短期困难,以规模化生产成本优势为切入点,从整体培育与适度竞争的角度解决这一根本难题。以光伏为例,中国制造使得光伏组件成本十年间下降了90%,突破了40余年来发达国家的学习成本曲线。从规模优势、成本优势起手,尔后积累人才优势、技术优势,最终实现市场优势。
中国的新能源为其他国家提供了一条可以参照学习的发展道路。只要社会支持、政策得当,如中国一样环境压力大的发展中国家一样可以发展好新能源,甚至可以利用后发优势比发达国家发展得更快。发达国家特别是一些欧洲国家前几年的新能源发展一定程度上片面地传递了一个信息:新能源是富人的游戏,社会需要负担起高昂补贴来换取新能源的发展空间。以德国为例,发展新能源以来,其平均居民电价翻倍,电价构成中仅可再生附加这一项就超过了中国的平均电力价格。这样的发展路径是发展中国家所承受不起和难以选择的。由于新能源的环境外部性问题,仅仅依靠市场经济,解决其发展问题可能滞于短期困难而缺乏总体规划。中国路线的成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等同样面临资源约束与环境困扰的大国树立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