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地区网络替代金融市场增长迅猛
11月20日,《第二期亚太地区网络替代金融行业报告》(下称《报告》)对外发布,《报告》显示,2016年亚太地区的网络替代金融市场增长了136%,规模达到约16164亿元人民币(2452.8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的增长表现尤为强劲。
这份名为《孕育成长》的网络替代金融行业报告将于2017年11月23日出版,是由剑桥大学嘉治商学院新兴金融研究中心(Cambr i dge Centr e f or Al t er native Finance)、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TBSI)和莫纳什大学商学院澳洲金融研究中心所共同出版,并得到了毕马威中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团基金会和海航资本的大力支持。
《报告》指出,截至2016年,中国内地拥有亚太地区最大的网络替代金融市场,其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约6735亿元人民币(1022亿美元),增加到了2016年的约16032.2亿元人民币(2432.8亿美元)。其中包括约8998亿元人民币(1365.4亿美元)规模的P2P个人信贷市场,以及约3834.1亿元人民币(581.8亿美元)的P2P企业信贷市场。
紧随在中国网络替代金融市场之后的是澳大利亚,其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约26.23亿元人民币(3.98亿美元)增长到了2016年的约40.2亿元人民币(6.1亿美元),增长幅度相当可观。2016年,澳大利亚连同新西兰网络替代金融市场共筹资金约54.89亿元人民币(8.33亿美元),是亚太地区除中国内地以外最大的网络替代金融市场。
2016年,澳大利亚的网络替代金融市场主要由资产负债表企业信贷约14.3亿元人民币(约2.17亿美元)、P2P个人信贷约10.41亿元人民币(约1.58亿美元)和票据交易约8.57亿元人民币(约1.3亿美元)组成,而在新西兰的网络替代金融市场中,P2P个人信贷约10.74亿元人民币(约1.63亿美元)占据了主要比重。
在过去一年里,亚太地区其他重要的网络替代金融市场包括:日本约26.23亿元人民币(约3.98亿美元)、韩国约24.78亿元人民币(约3.76亿美元)、新加坡约10.81亿元人民币(约1.64亿美元)和印度约8.17亿元人民币(约1.24亿美元).
剑桥大学嘉治商学院新兴金融研究中心2015年开始对亚太地区网络替代金融行业进行调查。在这段期间,亚太地区的替代金融领域从2015年的约6808.1亿元人民币(约1033.1亿美元)增长到2016年的约16164亿元人民币(约2452.8亿美元).
“自2013年以来,亚太地区不断涌现出多样化的替代金融平台,已经改变了过去个人、企业与机构投资以及融资方式。”《报告》指出,回顾这些市场趋势,发现网络替代金融行业在亚太地区迅速扎根,并具有显著的多元化特征。
《报告》认为,在未来几年,亚太地区面临的首要问题是:需要通过何种形式发展替代金融行业,以最大化该行业带来的潜在经济效益。
剑桥大学嘉治商学院新兴金融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征认为,“要取得长期、可持续和兼收并蓄的发展,网络替代金融需要在发展中谨遵规范、培养互惠互信、保持产品和服务创新以及给予投资者公平合理的回报。”
毕马威中国银行业主管合伙人、金融科技合伙人王立鹏认为,作为金融技术生态系统的一族,网络替代金融持续吸引着众多金融技术初创企业及全球投资参与其中。作为该行业潜力的另一个标志,替代金融平台与现有金融机构之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价值正在得到更大的认可。替代金融平台寻求扩大其业务运作规模,现有金融机构则寻求提升其对客户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