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药网售政策“急刹车” “电商+医疗”模式兴起
2017年已接近尾声,动脉网精心策划了大型年终盘点专题,将陆续对2017年医疗健康30多个细分领域进行归纳、总结和展望,为大家奉上内容大餐,查看本专题系列文章请直接拉到文末。
同时,动脉网将打造传统年度盛会“未来医疗100强”论坛,发布医健领域最具影响力“未来医疗100强榜”,了解论坛详情请点击文末左下方“”。
2017年,医药电商迎来机会年。
政策层面,ABC三证审核相继取消,医药电商门槛进一步降低;
资本层面,热钱涌动,全年有十多家企业拿到融资,总额近10亿元;
业务层面,新技术得到应用,业务不断创新,出现线上线下协同、医疗服务与电商协同等新模式;
医药电商正在由单一的网上药店和互联网医药批发向多元化的健康服务提供商转型。
风物长宜放眼量。当前,医药电商行业正处在快速发展变化阶段,应清晰洞察行业存在的机会,推进互联网+医药的融合。
动脉网从政策、产业、资本、创新案例等角度回顾了2017年医药电商行业的发展与变化,解析医药电商发展机会与趋势。
政策:门槛放宽,监管趋严
医药行业是一个“政策市”,医药电商行业更是如此,自2005年《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暂行规定》颁布以来,医药电商政策出现多次反复,并一度出现叫停第三方药品网上零售试点的情况,医药电商彼时迎来发展的“冰点”。
进入“十三五”开局之年,医药电商迎来多轮“解禁”,先是取消医药电商B、C证,对网上药店予以放行;接着是鼓励“网订店取,网订店送”的新型配送方式,培育新型服务和新业态;再是各地试点电子处方和处方外流,为互联网+医药提供了机会;最后连“含金量”最高的A证亦予以取消,医药电商全面解禁。
当然,在松绑的同时,对医药电商的监管并未放开。要求强化GMP、GSP认证,对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企业严格把关,落实主体责任,并建立网上信息发布系统,方便公众查询,同时建立“黑名单”制度;对网上非法售药的行为打击将更为严厉,处方药网售红线不能逾越。
在这一轮解禁之后,医药电商行业进入“宽进严管”的时代,对于医药电商企业的监管将更加科学而常态化,一次拿证终身有效的粗放管理模式成为过去,取而代之的是动态化的、监管效果更强的常态监管。
另外,应该把握的政策核心逻辑是“鼓励”。如"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中提到,要推动流通企业向智慧型医药服务商转型,推广应用现代物流管理与技术;“13号文”也提到,要支持药品流通企业与互联网加强合作,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培育新业态。
当下,我国医药流通及医药零售行业依然存在“小、散、乱”和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未能全面满足药物供给和居民的卫生健康需求,需要进一步提升行业的集中度和服务水平,培育有规模优势、技术优势、服务优势的大型骨干企业,互联网+是很好的渠道和方式。
所以政策对互联网+医药颇多鼓励,期望行业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工具,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实现行业整合和产业升级。
从政策壁垒看,“处方药+电子处方+医保在线支付”仍是制约医药电商尤其是网上药店发展的天花板。
11月14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网络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该意见规定,网络药品销售范围不得超出企业药品经营许可范围。
经营者为药品生产、批发企业的,不得向个人消费者销售药品;经营者为药品零售连锁企业的,不得通过网络销售处方药、国家有专门管理要求的药品等。向个人消费者销售药品的网站不得通过网络发布处方药信息。
该规定或对当下医药电商尤其是网上药店业务产生重要影响,处方药网售,仍是悬在医药电商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出于对安全性的考虑,处方药网售一直未能放开,国家对于网售处方药的行为监管和处罚力度亦在加强。
但应该看到的是,网售处方药一方面契合消费者的实际需求,能够给消费者带来便利;另一方面也能催生巨大的市场,带来市场发展的机会,所以监管部门在保证规范的前提下,也进行了一些破冰式的试点,电子处方即为非常重要的方向。
如成都、西安均已出台了电子处方试点政策。成都试点的电子处方已累计开方超过50万例,惠及成都市内3000多家药店和数万人次患者;乌镇互联网医院、微信、阿里健康等企业也在积极布局电子处方院外流转,合作方包括零售药店和医药电商。
在取消“以药养医”的大背景下,未来院外处方流转将成为趋势,也会给医药电商带来机会。
医保在线购药与电子处方的情况类似,虽然无明确准入规定,但鼓励政策亦已先行。
如“互联网+人社”2020行动计划提到,人社将与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建设统一、开放的医保结算数据交换接口,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支持相关机构开展网上购药等应用。
有理由相信,在规范试点的情况下,医药在线购药将逐步推开。
综上,应明晰主管部门对医药电商的两条主线,一条是促进互联网+医药的融合,引导行业转型升级;一条是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利益,确保药物流通和用药安全。在此两条主线下,政策或有反复,但大方向确定,互联网+是医药流通行业发展的机会所在。
今年我们欣喜地看到,医药电商企业不仅仅局限于药品的网上批发和零售业务,而是积极探索互联网医疗、O2O、新零售、供应链服务、智慧医疗等新模式。
医药电商与医疗服务及医药供应链服务的融合趋势明显,对产业链的渗透更深,以下我们将从创新案例找到答案。
先是医药电商的“医+药”。今年,阿里健康、健客、七乐康等医药电商都在医疗服务业务上做出了尝试。
阿里健康在医疗方面的布局包括:3月,入股万里云,构建医学影像大平台;4月,与武汉市中心医院共建湖北省首家省级互联网医院,推动医院向智慧医院转型;7月,正式发布医疗AI产品“Doctor You”,用科技赋能医疗;8月,发布常州区块链医联体,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医联体底层技术架构体系……
作为阿里集团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旗舰平台,阿里健康核心业务包括医药电商、智慧医疗、产品追溯、健康管理等,其目的是打造大平台和基础设施,其一举一动,对于行业有样本性意义。
健客,国内起家最早的一批医药电商,在今年大范围布局线下:3月,完成收购广州景泰医院,探索互联网医院模式,承接处方外流;6月,宣布收购武汉雄楚中西结合医院,西南中心正式落户重庆,并拟筹建互联网+慢病管理医院,与海南省琼海市政府签约,在博鳌乐城落地国际云医院项目;9月,收购杭州长安医院,医疗布局触达华东。
不仅是医疗机构,健客还通过药店、DTP药房等来强化线下实体。健客强化线下的逻辑是,线上线下一体才能全面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和医药供给,构建“智慧医疗服务”闭环。
七乐康,亦在积极布局医疗业务。今年6月,七乐康宣布推出“10亿医生创业基金”,为在七乐康互联网医院上执业的医生提供资金、场地、人力等一系列支持,帮助其获得更丰富的创业资源,以更轻松的方式走上自由执业道路,最大化实现医生价值。
该做法也是移动领域对医生群体最大的创业辅助计划,对七乐康持续扩大连接的医生资源或有帮助。
医药电商们抢滩布局医疗,背后既有业务发展诉求,亦有利益诉求。
医和药之间天然的相关性,使得互联网医疗和医药电商的边界正在消失,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目的的业务模式正在构建。
O2O、新零售、DTP、处方共享等新模式亦有部分公司试水。O2O方向,快方送药于6月分发布了智能药店系统,拟为零售药店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和配送服务,“赋能”零售药店,并开启全国扩张计划;叮当快药则于8月推出了AI机器人、智能售药机、智慧药店3.0系统,并揭牌“智慧药房”。
“新零售”亦是医药电商们重点发力的方向,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挖掘消费者的需求和消费倾向,通过商品组合、商品推荐等模式,既能有效挖掘消费者的需求,亦对提升平台流量、用户黏性等有非常好的效果。
综合而言,医药电商们应用新技术,广泛布局线上和线下,医药电商业务的边界正在消失,各业态融合趋势明显。
趋势:市场规模将超千亿,强者恒强
政策、行业环境多项利好,加上业内公司的积极探索与突破,医药电商未来将呈以下趋势:行业规模持续放大,集中度提升,强者恒强;专业化程度增强,对医疗服务的渗透更深;慢病及新特药等差异类电商将活得更好;线上线下融合,业务边界消失。
先看市场规模,据商务部市场秩序司数据,2016年医药电商直报企业销售总额为612亿元。其中B2B业务销售额576亿元,B2C业务销售额36亿元。另据Choice数据,2016年B2C医药电商规模为286亿元。
在成长性上,B2B医药电商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速为40%,预计2017年完成交易额760亿元;B2C医药电商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速超过100%,预计2017年交易额超过500亿元。
总体看,2017年医药电商规模将超1000亿元。
从市场占比看,尽管医药电商门槛已开,进入者增多,但头部流量已被成熟平台把持,市场集中化趋势明显,强者将恒强。
如阿里和京东两家平台,都已开始自营。阿里将天猫医药馆业务收入囊中,并组建阿里健康大药房;京东则有自营药房、医药批发、医药O2O等业务,近日又爆出招募医生,建设互联网医院的消息,全面进军医药业务。
除了阿里、京东以外,其他医药电商则多有上市公司背景,包括九州通(600998,股吧)-好药师、太安堂(002433,股吧)-康爱多、仁和药房网-仁和药业(000650,股吧),这些大公司所建的医药电商平台有资源优势,起步较早,已占据一定市场地位,未来将持续“统治”市场。
即使是非上市公司,在融资方面,起步早、已经过市场验证的公司也更容易得到资本青睐。
据我们统计,截至2017年Q3,医药电商领域发生融资13起,总融资金额约为1.27亿美元,仅为去年的一半(去年医药健康领域发生融资10起,总融资金额2.67亿美元)。
从今年获得融资的公司看,融资轮次集中在A轮及以后,包括健客、七乐康、国药在线、药师帮等,金额大,占到总融资额的98%以上;新近创立的公司非常少,滴度科技、医链科技、桃奢生活三家新公司拿到的总融资额仅为400万美元。
这些数据表明,医药电商领域的创业进入了后半程,资本更倾向于培育一家独角兽而不是做天使投资。
专业化程度增强方面,主要体现在医疗服务上,前面提到有不少医药电商公司开始涉足医疗,其实反向来看,亦有不少互联网医疗公司开始涉足药品服务,包括微医收购医药电商金象网、为多家医药电商提供医疗服务接口等;另外还包括各家医药电商均在加强建设的专业药师队伍,提供专业的药学服务。
整体看,医药电商在医疗服务和药学服务上通过自建、合作等方式强化能力,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专业而深入的服务。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慢病、新特药电商的崛起,尤其是DTP模式。DTP模式本来是为新药、尤其是尚未进入医保的新药开辟的直接触达患者的一个渠道,多开在院边,由医药流通企业运营。
随着医药电商的成熟,DTP+医药电商模式开始兴起,医药电商没有地域限制,能够服务更多患者,而医药流通企业的新特药供应链渠道亦能为平台加分不少。预计电商DTP模式将成医药电商重要的细分市场。
线上线下结合,多业态协同,从政策及产业实践方面都可看出端倪。
国家鼓励发展“智慧医药物流”,在“两票制”、“药品流通规划十三五规划中”等政策中,也提出了要进一步提升医药物流企业对互联网技术的运用。
智慧医药物流,其核心逻辑就是供应链及服务的竞争,流通企业的竞争将从单一的价格、配送能力迁移至供应链整合能力上,而智慧医药物流则代表在供应链整合上的最优模式,B2B医药电商及衍生的供应链服务,无疑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符合政策导向和产业发展逻辑。
B2C及O2O方面,有网上药店积极布局线上,也有线下药店加入O2O联盟、各O2O平台(如京东到家、美团、饿了么)等来拓展服务半径,线上线下的边界正在打破,未来网上药店将和零售药店正面对决。
综合看,医药电商正在逐渐走向成熟,未来,随着相关政策和产业实践落地,医药电商的发展潜力巨大,移动化、专业化、多元化、智慧化、多态融合等趋势将逐步凸显,颠覆传统医药流通零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