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产业国际化开启新征程 竞争力显著提升
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提供的数据,2016年,中国西药出口额达314.83亿美元,占中国医药产品出口额的56.8%。同时,中国医药海外并购达25个,并购金额超过55亿美元,获得美国简略新药申请(ANDA)数量75个。从原料药、特色原料药,到仿制药,再到创新药,中国医药企业的发展路径日渐清晰,中国西药的国际核心竞争力显著提高,医药产业国际化开启了新征程。
积极转型
中国是医药产业大国,在全球医药产业链中处于重要地位。但近15年来,中国医药产业始终扮演着原料供应商的角色,中国80%的医药出口是原料药,并面临着产能巨大、价格竞争激烈、利润普遍偏低的局面,而下游制剂出口仅占10%。
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唯有主动应变,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中国制药企业加入国际化发展行列,不断加强国际规范市场注册认证和市场渠道建设,向海外规模出售制剂产品,出口产品也从大宗原料药向特色原料药拓展。
据医保商会相关人士介绍,2016年,中国特色原料药出口额达35.3亿美元,占原料药出口比重13.8%,比2010年提高4.1个百分点。一方面,传统原料药企业产品不断升级,与跨国医药企业形成了更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另一方面,近年来“专利断崖”到来和研发成本提升加速了全球大型药企的外包进程。近3年,合同加工外包(CMO)定制原料药业务正以近30%的增速发展。
当前,制剂国际化的显著特点是从传统医药企业向研发创新型医药企业转变。据医保商会统计,近几年,中国创新型药企几乎全部开始实施面向欧美市场的国际化战略。一批拥有较强成本控制能力和良好软硬件基础以及丰富的美国和欧盟等规范市场认证的制剂产品储备的药企,逐步具备了优质低价、产品储备、销售渠道等开拓国际市场的必要条件。部分企业开始大规模向欧美市场出口制剂产品,原始的发展模式被研发能力更强的创新型新兴制药企业取代,更多企业的发展以高端仿制药与创新制剂并进。
竞争力显著提升
中国制药企业通过提升在国际制药工业产业链中的位置,正从非规范市场向规范市场扩展,发展模式从独立研发转向全球资源整合。医药企业通过在海外建厂、设立分公司与研发机构、专利授权与转让、国际并购等方式改变中国医药单纯出口的盈利模式。据悉,未来,中国医药出口将向两个方面转型升级,一是大幅提高制剂出口比重,二是提高在欧美等规范医药市场的份额。
记者从医保商会获悉,2012年,非洲和亚洲是中国制剂出口的最大市场,共占出口份额的64.63%。2016年,中国对非洲、亚洲市场的出口份额下降至54.3%,对美国、欧盟市场的出口占比从15.87%上升至28.9%。出口目标市场占比的变化表明中国制剂出口产品层次的提高,企业观念在转变,更加重视规范医药市场,以获取更高的利润。
据不完全统计,自2015年以来,中国药企的海外并购数量呈爆发式增长,大中型医药企业的海外并购案例由2014年的5个增加到2016年的25个。同时,2016年并购总金额达55亿美元,比2015年增长139%,比2014年增长588%。可以看出,中国药企在规范市场的并购交易数量和规模持续扩大,着眼布局制药国际化资源的步伐加快。
在国内医药政策和国际医药市场变革的驱动下,中国医药企业的国际核心竞争力正显著提高。“产业的国际化水平要靠活跃在其中的个体企业所取得的成绩来说话。我们看到,十余年来,中国医药企业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国际化之路。中国优质药物制剂产品已在欧美高端市场规模化销售,虽凤毛麟角,但仍弥足可贵。”医保商会副会长孟冬平日前在上海举办的第八届中国与世界医药企业家峰会上指出,中国药企正积极进行海外并购、建厂、建立销售网络,通过国际高端市场认证注册,接受欧美监管部门和国际组织的审查,在海外进行新药研发申报,逐步走向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