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吞吐量居全球第三 将加速资源整合
近日,由交通运输部、浙江省政府批复的《宁波-舟山港总体规划(2014-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对外公布。
《规划》要求,宁波-舟山港将加快推进资源整合和深度融合,积极打造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实现由大港向强港转变。
在空间布局上,《规划》同意宁波-舟山港总体上呈“一港、四核、十九区”的空间布局,合理拓展港口发展空间,保障健康持续发展。发挥港口对海洋产业的集聚作用,拓展港口现代物流、贸易服务等功能,利用政策优势,推进梅山保税港区和舟山港综合保税区建设。
接受采访的多位专家表示,此次规划出台的重要意义在于从机制上解决了宁波港和舟山港此前在货源、航线等方面的竞争关系。作为一个整体之后,浙江方面就能把要素和港口资源进行统筹考虑,功能定位更加明确,避免了低端化的竞争发展,有利于实现由大港向强港的转变。
“解决了机制上的短板,使得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此外,还解决了例如温州、台州等港口跟主港的关系,形成区域港口资源的联动发展。”浙江发展规划研究院综合处处长潘毅刚表示。
大港变强港
此次规划对外公布的一个重要信号是,宁波和舟山港的一体化发展进入实施阶段。
有地方观察人士称,此前浙江省级层面一直在推进,但是地方的积极性不高,直到浙江省海港委和省海港集团正式挂牌成立,实现了对宁波舟山港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品牌、统一管理。
“宁波和舟山港划入海港集团后,发展格局由多家竞争变成了一家对外,宁波和舟山成为股东,共同分享收益,这从长远发展来看是有利的。”浙江省商务研究院院长张汉东表示。
一体化发展后,对于宁波舟山港的定位,《规划》提出,宁波-舟山港将以大宗能源、原材料中转运输和集装箱干线运输为重点,积极发展现代物流、航运服务、临港产业、保税贸易、战略储备、旅游客运等功能,发展成为布局合理、能力充分、功能完善、安全绿色、港城协调的现代化综合性港口。
潘毅刚认为,衡量港口现代化一个关键内容就是产业结构。这需要宁波-舟山港大力发展内陆产业,提升江海货物联运能力。区域经济形成中心后,港口功能才能更好地放大。此外,在提升物流运输能力的同时,还要培养宁波舟山港的信息集散和服务能力。
《规划》提出,舟山市域港口将积极发展临港产业和大宗物资加工贸易功能,促进港口与产业互动发展。适应陆岛交通发展需要,在舟山本岛南侧、普陀、岱山、嵊泗及其周边等岛屿,以及宁波大陆侧规划陆岛交通码头运输功能。
“宁波舟山港可发展资源空间还有很大,一个很大的优势在大宗商品。”张汉东表示。
就在刚刚获批的舟山自贸区发展方案中,其中的一个重点就是提升以油品为核心的大宗商品全球配置能力。舟山市副市长许小月曾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今后舟山联运中心的重点是放在大宗商品,包括石油、煤炭、天然气、化工、粮油等,以石油的全产业链为切入口,然后成立原油的交易中心和金融服务配套中心。
此外,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建设面临“一带一路”及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机遇。
潘毅刚认为,国际贸易的主要方式还是海运,宁波舟山港地处海上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带的T字形交汇处,又是国际主航道的中心线,地位无法取代。浙江方面迫切需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长江经济带沿江省市建立紧密广泛的通航通商合作关系。
提升集装箱吞吐量
根据《规划》,宁波-舟山港2020年和2030年货物吞吐量预测将达到11.7亿吨和14.4亿吨,年均增速5.0%和2.1%。
从货物吞吐量来说,此前宁波舟山港已连续8年稳居世界第一大港,去年更是成为全球首个年吞吐量突破9亿吨的港口。根据今年一季度的最新数据,宁波舟山港是在集装箱吞吐量上实现了大规模的突破,达588万标箱,首次超过深圳港,成为国内第二大、世界前三甲的集装箱港口。
张汉东告诉记者,港口货运量和外贸进出口相关,最近外贸回暖,对货运物流起到了带动作用。这样的外贸形势能否持续,还需要观察。此外,宁波舟山港开辟了新的航线,也起到了不小的促进作用。
公开消息显示,今年以来,宁波舟山港累计新开4条航线。截至3月底,航线总数升至235条,其中远洋干线112条,占航线总数的47.7%,一季度中转箱量同比增长21%。
张汉东分析,集装箱业务属于高端业务,价值比较大,业务利润率高。但石油、矿砂、煤炭、粮食等大宗散货是宁波舟山港的主打品种,相比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排名相对靠后。这是浙江方面需要突破的地方之一。
根据《浙江省海洋港口发展“十三五”规划》,集装箱运输成为浙江“十三五”期间优化货种运输的首位,包括加快宁波舟山港梅山、金塘、穿山港区集装箱码头建设,推进北仑港区集装箱改造,加快小洋山北侧江海联运集装箱码头前期工作,加快形成集装箱深水码头集群,配套完善一批江海(海河)联运作业区集装箱码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