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将开展钢铁行业规范企业动态调整工作
工信部网站24日发布公告,根据《钢铁行业规范条件》和《钢铁行业规范企业管理办法》,工信部开展了钢铁行业规范企业动态调整工作。经核实,个别企业的公示情况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在公示名单基础上进行了调整,最终确定了撤销的29家企业和需整改的40家企业名单。
列入撤销钢铁行业规范名单的企业,主要包括三类:一是响应国家去产能号召,主动退出钢铁行业实施转型转产的企业;二是存在不符合规范条件要求情形的企业;三是已不具备生产经营条件,未通过省级工业主管部门初审的企业。各地要将不符合钢铁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作为监管重点,对达不到环保、质量等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要求的企业,依法依规推动其退出钢铁行业或转型发展。对积极整改能够按照规范条件要求持续规范生产经营的企业,原则上自撤销公告之日起,12个月后可按程序重新提出规范申请。
列入整改名单的企业,要按照环保、安全等方面的整改要求,在规定期限内整改到位。要充分吸取教训,持续做好规范经营,一年内再次出现环保、安全等整改类情形,将研究撤销规范名单。下一步,我部将加大对钢铁规范企业动态调整频度,一经发现存在涉及撤销和整改类情形的企业,将予以公告。
工信部称,企业纳入规范管理范畴,进入规范名单不代表进了“保险箱”,不能成为“护身符”。为此,工业和信息化部自2015年起启动了规范动态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各部门联动作用,通过利用各有关部门对企业的执法监管成果并组织开展现场核实,对发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违反规范条件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通过采取“红黄牌”的方式,实现规范企业名单的“有进有出”,督促企业按照环保、质量、能耗、安全、技术等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更好地持续实现规范生产经营,营造行业公平竞争秩序。这次动态调整工作是企业进入规范名单以来的首次“清淤”行动,目的是通过向社会公告规范调整名单,对有关企业进行提醒和警示,督促企业整改到位,规范生产经营。
钢铁行业规范管理不是审批行为,是一种事中事后监管手段。开展钢铁行业规范动态调整,实现规范企业“有进有出”,目的就是进一步督促企业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持续规范生产经营,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下一步,我们还将持续加大对钢铁行业规范企业的动态调整频度,一经发现存在涉及撤销和整改类情形的企业,将及时组织核实并予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