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国际 >

住建部日前召开了全国特色小镇培训会 PPP模式助力小镇建设

2017-03-31 10:48:00

 

来源:

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召开了全国特色小镇培训会,“从总体来看,我国小城镇发展滞后,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必须加大力度,积极推进,因为特色小镇是推动小城镇发展的重要手段。”住建部总经济师赵晖在会上表示。

通过第一批127个特色小镇建设情况来看,数据显示新增企业就业人口10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3,其带动产业和农村发展的效果较为明显。值得关注的是,政策鼓励下的特色小镇虽快速发展,但“同质化”、“房地产化”等问题也随之而来。在向新型城镇化“迈进”的道路上,特色小镇该如何规范,从而做到可持续发展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PPP模式助力小镇建设

PPP模式作为一种新型模式和制度创新,它能够很好地处理“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政府和公众”这三大关系,完成系统的解决方案,实现政府、公众、市场共治的关系。

特色小镇的提法可追溯于2014年的《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到要推动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旅游小镇,建设一批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自此之后,一系列文件的出台,很多对特色小镇都有所提及。直到去年《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的发布,提出到2020年培育1000个特色小镇,引领带动了全国小城镇的建设。

就在各地响应号召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同时,债务压力的增大与各要素整合运作能力的欠缺却在困扰着各地方政府。持续稳定的资金来源是特色小镇发展的基础,因此,寻找到合适的模式引入社会资本与城市投资建设运营商是建设特色小镇的关键。

“PPP模式作为一种新型模式和制度创新,它能够很好地处理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与政府和公众这三大关系,完成系统的解决方案,实现政府、公众、市场共治的关系。它也能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提供更专业、更高效的服务,让市场和机构发挥更专业的优势,同时实现专业分工,市场和政府之间权责清晰,能够更好地发挥机制创新的作用。”财政部PPP中心副主任韩斌在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高峰论坛上表示。

韩斌进一步指出,首先,PPP模式把公共服务领域市场更大地放开,实现更好的准入,让市场上专业化程度更深,包括引进资金,提升效率,降低管理成本,特别是政府的行政管理成本,让市场能够发挥更好的作用;其次,PPP模式还可将产业链条打通,让统一的社会资本来负责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杜绝“重建设,轻运营”;最后,PPP模式重视公开透明,一切的信息都要向公众发布,通过公众的监督,倒逼政府在管理上更加优化,同时也可监督到参与小镇建设的社会资本,促其有效地提高效率。

特色小镇发展重在“特”

事实上,在我国小城镇建设“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情况下,有数据却显示,全世界有50万个所谓的“镇”,其中发达国家的60%有特色,而我国有特色的仅占15%。

“坚持有特色发展,培育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防止产业发展跟风;坚持有特色建设,尊重山水环境和原有街区肌理,控制建设高度、密度和体量,突出特色风貌,避免千镇一面……”为规范特色小镇建设,住建部公布了10项要求,其中“特色”二字被反复强调。

事实上,在我国小城镇建设“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情况下,有数据却显示,全世界有50万个所谓的“镇”,发达国家60%有特色,而我国有特色的仅占15%。盲目模仿、定位偏差、政绩行为、规划失误等原因形成了一个个缺乏特色的“特色”小镇。

“做好特色小镇建设的原则之一就是要突出特色、创造优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常务副主席郑新立指出,“小城镇建设要坚持从实际情况出发,围绕一个核心产业和产品,吸引相关的产品和科研机构进入,通过分工协作,技术和经营模式的创新,努力做到全国第一、世界领先,要避免千镇一面、东施效颦。同时要选择具有一定优势的企业、产业和产品,通过特色小镇建设,扶持更好的配套条件和更大的发展空间,从而创造出新的竞争优势。”

就打造产业特色而言,华夏幸福执行总裁陈怀洲则坦言,企业将坚持“每一个产业小镇,都有一个特色产业”的开发建设模式,围绕一个主导产业,充分研究区域产业基础,全链条促进小镇的特色产业发展。“特色小镇,核心即在产业。”陈怀洲认为。

此外,为避免“千镇一面”的尴尬难题,在特色小镇的制度安排上,也需进一步审视顶层设计。中国科协战略创新研究院院务委员陈锐就此提出了几项转型建议:要从利益共同体迈向价值共同体,做出理念上的转型;要从推动作为GDP的政绩考核标准向资源、环境、价值的科学评价转型;要从推进人口红利为核心的非均衡增长,向以制度红利为核心的增长为主转型;要从投资拉动为导向的规模性扩张,向内生驱动为导向的内涵式发展转型;最后,要从无序投入、粗放管理、低效运行向紧凑发展、精细化管理和精品管理方向“看齐”。

“三生”融合共同发展

从生产空间来说,要实现集约高效;从生活空间来看,要实现宜居适度;从生态空间来说,要实现山清水秀。

我国经历了规模大、速度快的城镇化过程,而在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人们也在反思,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城镇化状态。有学者指出,以人为本,衣食住行各方面都要在城镇化里面得到体现。从生产空间来说,要实现集约高效;从生活空间来看,要实现宜居适度;从生态空间来说,要实现山清水秀。

“特色小镇的主要本质应该是它的产业、功能如何,生态、生活与生产之间达到互相融合,这样的小城才是真正成功的特色小镇。”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交通规划院院长张国华表示。

事实上,特色小镇的构建不仅只是产业、文化的整合,也是交通、环境等各个要素的融合发展,由此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就特色小镇发展走在“前列”的浙江省来看,其此前发布过的《省政府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就提到,要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多种功能叠加的特色小镇。特色小镇坚持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

以我国首批特色小镇,且是其中唯一以构筑基金业生态圈为建设目标的北京房山区长沟镇为例,记者获悉,其发展方向便是将建设成为生态环保、智慧科技、宜居宜业、业城融合的国际金融小镇,且正在为此做出着不懈努力。

据记者了解,在生产方面,北京房山区长沟镇围绕基金产业,搭建资本渠道,在基金投资、管理的过程中,给予研发、大数据支持及资金托管、投资银行服务,并在完善配套设施的基础上,打造了基金全产业链;在生态方面,该镇坐拥着3.87平方公里的长沟泉水湿地公园,生态环境优越,林木覆盖率达70%;在生活方面,其生活服务链则涵盖了吃、穿、住、用、行,聚集了教育、医疗等优质资源,让“基金人”在小镇高效工作的同时,能拥有更便捷美好的生活。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