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国际 >

多次躺枪 环保部成最冤“背锅侠”?

2017-03-29 09:49:00

 

来源:

3月13日,网友“烟波雨笠”在天涯论坛发帖《西安地铁你们还敢坐吗》,揭开西安问题电缆事件。帖子开篇声明“我是陕西奥凯电缆有限公司的一名员工,我想给各位领导反映一个重大的环境保护安全事故隐患”。因为“电缆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有毒气体”,举报者将事件归属于“环境保护安全事故隐患”,即涉及泛环保舆情。

泛环保舆情是指,事件矛盾中,环保部门并非主要职责部门,因牵涉或可能牵涉到生态环境保护,便极易与环保部门挂钩,而环保部门在此过程中,也因舆论介入,成为被网民质疑对象。譬如动物保护、植物保护其实是林业部门负责,环境健康属卫计部门负责,水上漂浮物配合水利部门,垃圾分类则属城建部门管理,而部分网民因认知不足,将所有的责任统一划分到环保部门下。

对此,环保部有关领导曾表示,环保法规定的部门职责只有一半在环保部门手里,大气污染防治法中,环保部门的职责仅占三分之一。该言论表示,在涉泛环保舆情事件中,环保部门背了不少冤枉锅。

典型案例

食用穿山甲系列事件。2月份,“穿山甲公子”、“穿山甲公主”均因食用穿山甲在网络爆红,引发舆论一致谴责,后部分网民顺着生态保护的思维问责环保部门,但其实野生动物的保护归属地是林业部。

熊猫生存状况引争议。2月3日,有网民称兰州动物园熊猫“又脏又瘦,背部感觉还有皮肤病”。7日,又有网民称兰州动物园的熊猫“瘦骨嶙峋,口吐白沫”,部分网民因此衍生出对环保部门的质疑,但动物园相关动物保护的责任归属其实属于建设部。

遍布都市的共享单车。2017年,共享单车进入了如火如荼的发展时期,街头马路上,随处可见ofo、摩拜单车、小鸣单车、小蓝单车。共享单车为绿色低碳出行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随处乱放的车辆却也为人们交通出行带来麻烦,环保部门更因此间接遭到舆论质疑。

环保部门屡屡背锅的几大原因

公众对各职责部门存在认知偏差,生态和环保边界界定模糊。知名环保组织自然之友总干事张伯驹认为,“环境里的污染防治问题和生态里边的自然生态保护问题本身就是紧密关联的。虽然说职能划分上区分了环保部门和林业部门,但是在公众眼中,生态环境是一体的。”这种先天性基础,决定着环保部门看上去在生态环境领域的职责无远弗届。

无独有偶,路边烧烤、城市垃圾、水体污染都可能导致或属于环境污染问题,然而三者的主管部门分别是城管、环卫和水利。诚如张伯驹所言,“政府的职能划分和公众对事件的了解,本身就可能存在一些偏差。”

事件性质跨界,各部门职责主次难辨。政府各职能部门术业专攻,各司其职。但是泛环保事件往往是性质跨界,对公众来说,各职能部门的职责主次难辨。以福建PX爆燃事件为例,环保部应急中心相关官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该事故被判断为安全生产事故,未被定性为环境事故”,尽管“从对当地监测情况看,该事故对环境质量,包括水和大气没有造成特别大的影响”,但是有网民将事件定性归结为环保部推卸责任。

当然,从毒跑道事件中教育部、环保部等多部门的联合行动,我们能看到职能部门的积极行动,这或将利于避免泛环保舆情的发生。

事件长尾蔓延,激活泛环保话题。舆情发展演化有着一定消长规律。各类舆情事件的爆发往往是单点引爆,议题集中;舆情高潮过后,往往进入舆情消退期,议题分散多元,舆情长尾蔓延。

“穿山甲公子”事件由反腐仇富议题进入动保议题就是舆情长尾蔓延的结果,与之相应,泛环保话题的引入和激活延缓了事件的消退。再者,公众一旦存在认知偏差就可能陷入投诉无门的困惑,久而久之,泛环保舆情中,环保部门的缺席或演化成次生舆情。

环保渐成热门,话题搭车造势。2016年,常州毒地、仙桃抵制垃圾焚烧站、北京活鱼下架等环保事件在全国范围引发关注,有些甚至演化为群体性事件。随着生态环境的转变以及公众环保意识的提升,环保话题有升温甚至成为热门的态势。一些事件尤其是性质跨界的社会事件,一旦和环保结合,就纳入泛环保事件的发展轨道传播。这种边界模糊的传播现象值得进一步追踪。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