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用地规划出台 强调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国有用地规划出台,强调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国务院日前印发《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以下简称《纲要》),这是对过去《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的升级,提出要继续贯彻贯彻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对国土空间开发、资源环境保护、国土综合整治和保障体系建设等作出总体部署与统筹安排。到2030年,要求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不断优化,整体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其中约束性指标包括,国土开发强度不超过4.62%。截止到2015年末,根据国土资源部披露数据显示,我国建设用地总面积为38.53万平方公里,这个国土开发强度为4.01%,15-20年和20-30年国有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分别为2.17亿平方公里和3.65亿平方公里,年均建设用地增量分别为4314平方公里和3648平方公里,与过去10年相比供地强度下降幅度比较显著。
优化热点区域的土地利用效率,支持重点开发区域的土地供应。
进一步优化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空间开发结构,严格控制开发强度和新增建设用地供给,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降低工业用地比例。支持长江中游地区、成渝地区等重点开发区域加快产业发展与人口集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建设用地供给。
企业资源获取脱离“单纯”时代。
从16年开始,结合多个和国有土地资源使用相关的文件,我们能整理出一条未开地产开发和供地政策大致思路。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用地的存量水平和开发强度已经超过4%,在耕地红线以及环境保护等多方面要素的制约下,总体的增量资源数量注定会下降,底线是确定的。在资源分配上,遵从三个原则:1.除特大城市外,在增量规模减少的情况下指标按需分配,强调“人地挂钩”;2.强调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盘活存量;3.可售开发资源有“能”者得,以特色小镇为代表的模式,资源获取要和产业带动能力挂钩。
支撑以住宅为代表的可售项目开发建设的是土地资源,而在资源愈发紧张和经济结构改革等宏观背景之下,未来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的提升及对整个区域的经济带动,将成为更加重要。落实到开发型企业拿地层面,本土房企的政府资源优势和规模房企的资金成本优势都将逐步减弱,而拥有产业带动能力的企业,将拥有更高的资源获取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