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中国资本账户比预期开放得更多 国企杠杆率平均上升至200%
“在经济改革的道路上,中国已经取得了不俗成就,但前方的挑战依然巨大,且没有时间让我们抱怨。我们面临的难题是,如何在过去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适应外界的变化。这并不仅仅涉及经济领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副总裁张涛说。
1月14日,IMF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为新书《中国现代化:投资软基础设施》(下称新书)举办发布仪式。张涛在演讲中指出,中国过去取得的成就一方面取决于改革开放,另一方面来自于对基础设施的持续投资,但未来投资的重点应该从“硬件”转到“软件”。
“我们所说的软基础设施是一个整体,囊括了各种各样的政策框架和制度,包括有形的监管、金融治理、国企改革、地方财政,还有宏观经济统计等方面。” 张涛强调,要推进软基础设施,政府需要不断完善健康、医疗、金融领域的政策工具,切实保护消费者利益和职工的权益,这将有助于中国经济过渡到以消费为基础的增长模式。
《中国现代化:投资软基础设施》由IMF的三位经济学家马库斯·罗德劳尔(Markus Rodlauer)、林卫基(W. Raphael Lam)和席睿德(Alfred Schipke)撰写。
中国资本账户比预期开放得更多
中国资本账户的开放程度如何?席睿德称,IMF研究表明,在资本账户的53个类别中,中国仍有43个类别存在一定程度的管制,因此,可以说资本账户仍然相对封闭。但他强调,“中国资本账户实际上比以前开放得多,也就是比我们预计的开放得多。”新书中称,2015年中国股市震荡的溢出效应,以及汇率政策变动后对汇率产生的压力都说明,中国金融部门与全球一体化程度可能比之前预想的要高。
席睿德指出,资本账户开放不能一蹴而就,最重要的是应进一步改善货币政策框架、推进财政改革(避免受到财政部门的控制)、强化金融部门(对风险进行合理定价)和提高汇率灵活度。
国企杠杆率平均上升至200%
“国企改革是中国未来发展最重要的问题。”席睿德指出,国企改革的成功推进能使中国未来十年的GDP增速每年提高0.3至0.9个百分点。
新书指出,中国国企数量超过15万家,尽管过去几十年国企在总附加值(从40%下降到16%)和城镇就业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但国企仍然占据过半的银行信贷,拥有40%的工业总资产。此外,国企仍继续享有政府在要素投入方面给与的隐形支持,包括土地和优惠贷款等,约占每年GDP的3%。
即便财务状况恶化,由于国企易于获得融资,它们的杠杆率仍显著增加。席睿德指出,2009年以来,中国企业总杠杆(总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比)的上升大部分来自国企,其杠杆率平均上升至200%左右,主要集中于产能过剩行业和重工业。与此同时,国企的资产回报有所恶化,其生产率只有私营企业的30%至40%。此外,中国国企的效率似乎低于其他发展中经济体的国企,凸显了推进国企改革的紧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