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银行初露王者之相 股权管理出新招
民营银行的创设趋于常态化
目前,包括首批5家试点银行在内,中国银监会共已批准筹建17家民营银行。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民营银行资产总额1329.31亿元,各项贷款611.57亿元,各项存款428.20亿元,平均不良贷款率0.54%,拨备覆盖率471.21%,主要经营指标快速增长,监管指标基本符合要求。
随着民营银行设立趋于常态化,未来民营银行的阵营会不断扩大、发展将更科学可持续,民营银行的灵活创新、市场效益会逐步显现,这也将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有效的金融服务,并促进整个金融业向为实体经济服务转移。
民营银行适应时代变化,保持与时代同步,利用电子信息和互联网技术,改造传统服务,提供新兴服务,提升服务质效,拓展服务时间与空间,提升服务便捷性、及时性和可获得性。
民营银行运作时间不长,但暴露出一些问题,目前看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股权不稳定。有的股东短期入股后即出售银行股权,有的股东在银行获批后立即转让股权,改变民营企业属性,有的股东面临司法纠纷,存在强制拍卖执行银行股权的隐患。二是业务不稳定。一些民营银行表外业务增长过快,盲目开展理财业务,负债来源过于依赖同业与股东,资产负债错配严重,投资远远高于贷款,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以及信息网络安全风险隐患较大。三是管理层不稳定。个别银行高管变换频繁,说明民营银行的企业文化、经营理念仍需磨合。
民营银行差异化经营效果不俗
民营银行与现有的商业银行有不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公司制度的差异。民营银行,由于银行的股东承担剩余风险,从广义上讲,属于无限责任公司;现有的商业银行,由于银行的股东以出资额为限承担风险,属于有限责任公司。二是工作的重点不同。民营银行没有不良贷款的包袱,轻装上阵,多数现有的商业银行已经背上较为沉重的不良贷款的包袱,个别现有的商业银行还面临“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选择。二是体制机制不同。民营银行较为灵活,激励到位。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