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敲“骗子交易所” 刘士余有何高招?
由证监会牵头的新一轮违法违规交易所治理获得了普通投资者的“点赞”,但他们担心,为期半年的清理整顿能否击中“骗子交易所”的要害。
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部际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日前在北京召开,第一财经记者从不同信源获得的同一份此次会议的相关资料(下称“会议资料”)显示,全国共有300多家涉嫌非法期货交易、“类证券”投机交易等违规交易场所,集中在大连、河北、湖南、宁夏、北京、江苏、贵州、青岛等地,多为贵金属、邮币卡、原油交易所。由于摸底调查未能将辖区内交易场所全部纳入现场核查等原因,各类交易场所的实际违规比例可能更高。
虽然官方未明确这份会议资料的真实性,但有知情人士证实,上述会议讨论的正是这份资料。具体来看,会议资料明确了各省级政府的清理职责,并要求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其涉及的治理方式,为打好清理整顿“骗子交易所”这场仗指明了方向。
然而,地方交易平台往往会受到地方偏袒,要真正清理到位,必须有法可依。
国务院和国务院办公厅近年先后下发了《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国发〔2011〕38号)(下称“38号文”)、《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2〕37号)(下称“37号文”)。但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上述文件只是做出清理整顿要求,目前还没有针对各类交易场所的管理办法和管理制度,因此建立长效机制需要“有人管、有法管”,才能落到实处。
多部联手刮起监管风暴
痛斥了“野蛮人”后,证监会主席刘士余上任以来第一次召集部际联席会议,并联合多部门全面治理违法违规交易场所。
第一财经记者获得的会议资料有两点与证监会的公开消息完全符合,一是,监管层在全国范围开展一次清理整顿“回头看”活动,上述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和有关部门联合行动,省级政府切实负起清理整顿和属地监管职责;其次,清理整顿时间为期半年,力争到今年6月30日基本解决交易场所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会议资料显示,“回头看”清理整顿工作中,各地省级政府应对辖区内违规交易场所进行清理整治和分类处置,该规范的规范,该撤并的撤并,该关闭的限期关闭,涉嫌犯罪的移送公安司法机关。坚决防止违规行为死灰复燃、养痈为患,及时做好风险处置工作,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商业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应根据违规交易场所名单和“微盘”(微交易电子盘)交易平台名单,在今年6月30日前逐步停止为违法违规交易场所和“微盘”交易平台提供服务;对于没有省级政府批文的非法交易场所,不得为其提供服务;对于监管部门认定违规并通报的交易场所,要及时停止服务。
在公安部牵头下,将查处一批交易场所涉嫌经济犯罪案件。严厉打击利用互联网等渠道进行非法经营、诈骗等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违法犯罪活动,依法严惩违法犯罪分子,并适时曝光典型案例。统一部署各地公安机关对开展“二元期权”交易的“微盘”交易平台,开展专项执法行动予以打击。
工信部、国家网信办将以名称、营业范围、交易品种、宣传内容等中间带有“微盘”、“微交易”、“云交易”等关键字为标准,通过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网站等全面摸排“微盘”交易平台名单,限期尽快关闭,并建立“微盘”交易平台动态监测和清理处置机制。
争取不是“一阵风”
早在2011年11月,38号文发布之时,全国就掀起了一场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的风暴。截至2013年底,经过清理整顿,全国各类交易场所关闭了215家,保留了820家。
不过,三年之后,违规交易平台的数量不降反增。全国交易场所较上一轮清理整顿后保留的数量相比,增加了311家,增幅38%,增加最多的是贵金属等商品类和文化艺术品类交易场所。此间,虽然监管措施不断,但往往雷声大雨点小。
因此,根据会议资料,此次治理将由商务部、文化部、一行三会、发改委等国家部门对各类别交易场所分头规划指导和监督,由省级政府按照属地原则实施日常监管,落实情况纳入地方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具体而言,各省级政府应尽快出台完善交易场所监管办法,明确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标准,要求交易场所电子化交易系统一律接入地方政府监管部门,便于实时监测和随机抽查;省级政府要对辖区内违法违规的交易场所建立“黑名单”制度。
胡俞越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回头看”清理整顿能够打压违规交易活动泛滥之风,但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并不容易。目前还没有规范地方交易平台发展的管理办法和管理制度,在国务院层面没有主管机构,行业处于多头监管却无人监管的灰色地带。作为日常监管机构,地方金融办却缺乏必要的监管资源和监管手段。因此建立长效机制需要“有人管、有法管”,才能落到实处。
目前,一些地方交易场所处于无人监管的真空状态。比如,广州的邹先生2016年3月开始在青岛齐鲁商品交易中心(下称“齐鲁商品”)开户交易重油、白银等品种,前后共亏损600多万元。今年1月,邹先生和其他亏损投资者来到青岛,请求有关部门认定齐鲁商品是否存在非法期货交易行为。但截至目前,多个政府部门都没有给出正面答复,当地派出所也以齐鲁商品具有政府批文为由不予立案。
青岛证监局新闻处给第一财经记者的回复是,原油、白银等现货由当地政府、青岛商务局主管,证监局的功能主要是配合打击非法证券期货活动,出具非法证券期货认定函。截至目前,青岛证监局还没有出具过此类函件。
第一财经记者又致电青岛市金融办,得到的答复是,现货和邮币卡交易均由市商务局审批和监管,与金融办无关。然而,截至发稿,记者始终未能与齐鲁商品审批部门青岛市商务局流通业发展处取得联系。
有法可依才能击中要害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近几年来各地投资者起诉地方交易平台案件的判决书时发现,法律判决表现出明显的辖区特点,案件如果在平台的所在地审理,以平台胜诉居多,在外地,则以投资者胜诉居多,但绝大部分投资者仍无法挽回损失。
盈科(广州)律师事务所律师潘卫平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对于现货平台既不能置之不理,也不能因噎废食一刀切,而要提供法制保障,划清现货平台的权责,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和对投资者的保护力度,实现市场的公开公平公正。
根据会议资料,监管层要求商品类交易场所及交易品种的设置应立足现货,具有产业背景和物流配套能力,不得上线与当地产业无关的交易品种,交易必须全款实货,交易客户限定为行业内企业。
但有业内人士对此指出,全款实货并不现实,即使在线下实体的批发市场,也无法做到全款实货。此外,作为交易场所,如果把交易客户限定为业内企业,可能导致投资者结构单一,交易商缺乏对手方,市场流动性不足,也难以形成有效价格。该业内人士建议,尽快出台有关大宗商品交易管理办法并加强现货金融化立法工作,加强证监委、商务部及地方政府协调行动,落实认定非法期货交易职责。
此次部际联席会议提出由国务院法制办统筹研究推进地方交易场所监管立法工作,明确违法违规行为的法律责任,同时,由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出台交易场所纠纷案件的司法解释,以推动地方法院案件审理的统一性,强化交易场所和会员机构举证责任,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第一财经记者采访业内人士时获悉,监管层正在考虑由最高法院出台司法解释,把五倍以上杠杆的现货认定为期货,并且限制自然人进场交易,但是推进法制仍会是“难啃的硬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