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春探索”看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之路
“一汽打个喷嚏,长春就会感冒。”
汽车产业长期“一业独大”,在某种程度上,长春甚至全省经济都要看汽车行情,持续发展动力和抗风险能力都让人担忧。
破解“东北现象”的一个关键,就是放下多年的“工业一柱擎天、结构单一”的“二人转”,学会多点发力、多声部协同的产业发展“大合唱”。
东北老工业基地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艰难时刻,长春在坚持改造提升支柱产业的同时,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2016年全市工业走出一条振奋人心的上升曲线:一季度工业产值结束12个月“负增长”,年中回升到6.3%,前11月增至8.6%;增长提速同时,工业质量效益、产业结构、创新能力也得到进一步优化。
从“负增长”到“双领衔”
2015年,长春工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汽集团产销不理想跌出第一阵营,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大成集团出现大幅下滑……多重因素影响下,长春工业发展多个月出现“负增长”。
面对挑战,长春围绕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不断推进工业投资,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去年前11个月,长春工业投资完成2322.7亿元,同比增长10.6%,工业用电量增长9.5%。特别是全市汽车、农产品加工和装备制造三大支柱产业势头良好,为全市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了空间。
一汽加快推进供水供热等剥离和产品本土化应用,大成启动股权重构……在长春市政府推动下,轻装上阵的两家公司跑得更快。去年前11个月,一汽属地产销量达到229.4万辆,同比增长14.5%,大成生产经营趋稳,赖氨酸生产负荷已经提高到75%。
去年,长春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等多个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政策文件,涉及融资、税收、人才等多方面,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实施“一对一”包保服务,增强了工业投资吸引力。
在吉通中德工业园,新建汽车零部件轻量化园区已投入使用。项目负责人李吉宝说,项目选址时考虑了多个城市,长春提供的政策支持和“汽车城”的配套优势等因素,最具吸引力。
3月初首次接触、3月底项目签约、4月底开工建设,华为长春云计算数据中心项目迅速落位,目前该项目已经完成厂房等主体工程建设。长春市工信局局长李维彬介绍,类似的项目有几个,有望带动长春成为大数据产业的重要节点。
回看去年,长春工业经济呈现一条稳中有升、加速向上的曲线:继一季度结束“负增长”后,前11个月工业投资总量和增速双双领衔东北主要城市,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增速居第3位,工业总量由第11位跃居第9位。
虽然全年数据尚未公布,但工信部门预计,长春市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同比增长8.8%,工业增加值增长9%,产值和增加值增速均超出年初计划目标(6%和6.5%)2个百分点以上。
从“一柱擎天”到“百舸争流”
独木不成林。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必须走出工业结构“一柱擎天”的境况。
对长春来说,改变工业结构“一柱擎天”,绝非不要原来的“擎天柱”,而是一方面把优势产业做得更强、更有竞争力,另一方面加快发展新产业,最终实现支柱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
在汽车产能过剩、竞争加剧的大背景下,长春汽车产业优化升级之路怎么走? “我们必须瞄准汽车产业发展方向,不断延长汽车产业链条,全面构建环长春核心零部件体系,提升长春汽车的核心竞争力和配套能力。”长春市副市长白绪贵说。
来到长春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格外显眼。这个投资34亿元的项目预计下半年投产,涵盖动力电池、整车生产等。白绪贵介绍,长春新能源汽车产业基础好、起步早,预计2020年能达到千亿元规模。
成立于2001年的富维-江森自控汽车饰件公司,主打汽车内饰设计和生产制造,凭借自身研发创新实力和一汽丰富的配套资源,销售额已经从最初不到17亿元增长到100多亿元,并在青岛、天津、佛山等地建立了分厂。
汽车产业链条不断延长,配套率不断提升,目前长春零部件本地配套率已经超过40%,2020年有望达到50%。汽车工业这一“擎天柱”的产值在提升,其他支柱产业也在不断优化,一批新兴产业正在崛起。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向装备制造高端化迈进同时,正在开辟高铁服务市场这片“蓝海”。目前,中车长客的动车组检修基地项目正在长春积极推进,最终将具备检修300列动车组的能力。
“以每列检修费用约3000万计算,这个刚需市场是百亿级的大市场,前景非常广阔。”白绪贵说。
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长春市围绕粮食深加工、绿色食品和特色资源三个领域,培育出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走进长春天景公司,7大系列200多个品种的玉米产品让人眼花缭乱。这家公司走高品质、差异化道路,让玉米地里长出了“摇钱树”,年销售收入突破22亿元。
目前,长春工业结构呈现优化态势,先进装备制造、光电信息、生物及医药健康、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和大数据6个千亿级新兴产业加快崛起,进入“多条腿”走路的新阶段。
2010年以来,汽车在全市工业产值中的占比下降近8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8.6个百分点,轻工业、地方工业占比也在不断提高。“尤其可贵的是,去年下半年汽车产业增速出现回落,但全市工业增幅依然呈现加速向上的态势,特别是地方工业企稳回升势头明显。”李维彬说。
从“傻大黑粗”到“高精尖新”
“欧美是重点开发市场,不跟欧美比怎么证明我们的产品好。” 在接待完一批前来洽谈3D激光打印业务的美国客户后,吉林省永利激光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孙尚勇的话充满自信。由于产品供不应求,这家公司正在扩大产能,新厂房今年投入运行。
近年来,依托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等研发力量,一批光电子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在长春快速成长,光栅刻划、交流LED、光学成像……一项项国内领先技术转化为产品。
去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王家骐的一番发言引起舆论关注。他说,很多人提起东北的工业就感觉是“傻大黑粗”,这样想大错特错,现在东北工业在很多创新领域成为高精尖的代表。
“像吉林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后,长春就开始打造遥感信息服务产业。”王家骐院士说。
科研成果丰富,但很多产业转化却流失外地,曾是制约长春创新发展的“老大难”。长春统筹科技资源,建立涵盖项目、平台、金融、市场的全环境、全流程发展的科技协同创新体系,使吉林大学、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应化所等高校科研机构与当地经济发展有机结合。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的聚氨酯轴承、光机所的图像处理器芯片……几年间,多项高精尖科研成果顺利落户长春。2010年至今,长春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提高了15.1个百分点,达到27.7%。
目前,长春的创新驱动发展也正在呈现产品向高附加值高技术、装备向数字化智能化、企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转变的良性态势。新能源汽车、标准动车组、遥感卫星、数控机床、云计算……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发展壮大,逐渐成为工业转型升级重要支撑和经济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