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百货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随着电商的迅猛发展及运营成本上升等因素,传统百货店生存空间受到挤压。记者在西安调查发现,融入餐饮休闲娱乐等综合消费元素,成为不少商业企业转型求存的“共识”。
中国百货业曾在上世纪90年代迎来黄金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众消费观念的转变,传统百货店“笑渐不闻声渐”。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商业综合体”则被越来越多的民众所接受。
近年来,“百货关店潮”成为频现于媒体的“热词”。2016年青岛阳光百货、重庆万象城百盛购物中心、大连久光百货等相继歇业。王府井百货、大洋百货等知名百货品牌均收缩了二、三线城市的“战线”。西安商圈也加速洗牌,怡丰城、百盛东大街店、大洋百货等传统卖场相继关门,融入餐饮、影院、休闲等业态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开始吸引更多客流,不少新建商场则直接定位于“综合消费”。
陕西省统计局调查显示,截至2015年,陕西城市综合体达105个,全年总客流量28651.6万人次,商户销售额238.36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17.9%。业内人士认为,传统百货商场单一的业态形式,难以满足当下的消费群体。从消费观念而言,如今大部分消费者已不是为了纯粹购物而去商场。
“玲琅满目的商品、门庭若市的人流曾是记忆中百货商场的场景。现如今,去百货商场购物则略显落伍”。供职于西安某国企的80后王璇表示,自己日常购物多以网购为主,平时逛商场主要是吃饭、看电影。
有分析认为,随着电商的快速发展,城市商业综合体不再是传统百货的“升级版”,而是在向“个性化、主题化、体验式”的方向发展,零售百货业比重将逐渐降低,餐饮休闲等生活类商业则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在位于西安的金地广场购物中心,80后赵强与女友相约于此,“吃饭、喝咖啡、看电影……,不出商场就能满足我们的休闲娱乐需求,一站式消费更符合年轻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陕西省社科院专家王晓勇认为,随着城市空间的变化、电商的发展及区域性商业中心的不断涌现,对传统百货商场造成冲击,并倒逼传统百货商场调整业态布局,增加餐饮、休闲娱乐等体验式业态的比重,藉此将消费者聚集,并带动购物等其他类别的消费。
《2015年中国百货行业发展报告》显示,在抽查的百货店样本企业中,有85.5%在实体店增加了体验式消费,主要用于餐饮、娱乐业态等。
王晓勇表示,在中国城市土地资源紧缺、人口压力渐增、交通拥堵加剧的背景下,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兴起并非偶然,而随着其快速发展,一些地区的商业综合体在竞争中开始出现扎堆化、同质化的现象。对此,综合体需随时根据消费“风向”,对新兴业态进行完善与补充,从而避免重蹈传统百货的“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