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动能转换 煤炭市场地位遭遇尴尬
何为新旧动能转换,目前通俗的讲,就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通过“互联网+”改变旧的产业格局,激发新兴产业得到技术上的提升和产值比重的增加,新旧动能能够顺利转换的基础是旧的产业结构,尽管存在着诸多的弊端,但没有旧产业结构的支撑,新产业结构形成也就无从谈起。新旧动能转换比较落地的方法在于不抛弃旧动能,通过适当的改造旧动能使其焕发新的生命力,并且通过释放产业管制权及减低准入门槛培育新动能。目前,新旧动能转换过多地强调了新动能的重要性,忽视了对于旧动能的改造。在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煤炭作为能源领域旧动能的代表,其命运应当成为被关注的焦点,这一方面是基于煤炭在我国能源供给中的重要性来说的,另一方面也针对煤炭在我国能源产业结构中的复杂性而言。在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煤炭会遭遇怎样的尴尬境遇?煤炭会不会成为未来能源领域的“弃儿”?
行政管制对煤炭市场有利有弊
国家煤监局最近关于煤炭是否过剩给出的消息是,2017年,如果煤炭产量全年由276天放开至330天,那么煤炭供给或将再次大于需求,年度过剩或将超过1亿吨左右。数据预测是否准确并不具备严格的现实意义,但这话的背后蕴含着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说,2016年可以顺利完成煤炭去产能的任务,第二层意思是说当前煤炭供需关系实际上是供不应求。
煤炭价格的近期变化迫使国家发改委不得不针对相关煤企与用煤大户采取了较多的行政性调控措施,其中,中长期煤炭购销合同的建立实际就是最具行政化色彩的手段之一。政府或政策制定者寄希望通过改变煤炭市场中的供需两大交易主体的利益思考维度,使得两大交易主体从较为长远的时间跨度上理解煤炭的价格变化趋势,以及在国家能源结构调整中的地位变化趋势,挤压市场炒作生存的空间,进而引导两大交易主体回归理性。
煤炭市场两大交易主体时间思考维度的变化,其背后是行政管制权的延伸,从市场交易的角度讲,及时交易是最为有效的市场行为,尤其在短期内供需失衡的情况下,有利的一方更多的会考虑抓住当前盈利机会而很难着眼于长期性考虑,失去话语权的一方也希望尽快的比其他同行获得相对来说较低的资源配置。只有行政部门才有可能出于对产业结构调整及社会运营管理的担忧,针对市场的短期畸形交易采取可持续发展的策略进而引导煤炭两大交易主体解决供需失衡问题,“告诫”有利的一方不能贪图眼前的蝇头小利,“安抚”失利的一方不要惧怕短期的煤炭“短缺”。这样做,其有利的一方面是被行政手段有意拉伸的时间维度,对于煤炭市场中的两大交易主体的利益判断产生了积极影响,减少了市场因短期煤炭价格的畸形变化造成的恐慌,有利于煤炭价格回归于理性,但其弊端是,过度的行政干预与管制延伸及时解除了煤炭市场中两大交易主体的危机意识,政府兜底的旧思维模式又将得到进一步延续或者死灰复燃。
煤炭是否过剩取决于思考维度
关于煤炭是否过剩的问题,思考角度不同结论也不一样,从当前煤炭价格趋涨的变化,市场反映出来的现象就是供不应求,而如果从国家对能源发展的宏观战略看,我国出于对能源环境问题现状及未来的担忧,煤炭发展前景不容乐观,降低煤炭比例已经成为基调,这也预示着未来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已不可避免。因此,思考的时间维度不同,结论也大相径庭。
就短期现象而言,针对我国煤炭供不应求问题,不妨拿美国煤炭地位近期的变化作个参考。有数据显示,美国今年前6个月,煤炭发电占到了美国发电总量的31%,而天然气发电比例已达到了36%,美国能源格局的变化归因于美国的页岩革命,美国页岩气开采上的技术突破促使页岩气增产从而导致天然气价格下跌,许多美国企业发电原料因而由燃煤变成了天然气。美国煤炭需求量的下滑也导致了能源贸易连锁反应。但由于冬季的到来,美国天然气价格出现了新变化,价格趋涨明显,此时煤炭的地位在美国能源格局中又得到了回升。中国的煤炭遭遇与美国的煤炭有相似之处,但不完全相同,原因在于,煤炭在中国的能源格局中的地位暂时是其他能源无法取代的。
“十三五”能源规划已经给中国的能源格局变化定好了基调,长期来看,煤炭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下滑将成为必然结果。但目前待建或正在建设的火电厂又该如何理解?有没有必要留给煤炭这类能源过多的适应期?这些现实问题对于煤炭的利用,尤其是燃煤发电,提出了新的质疑。就燃煤发电而言,谈及其用途时,除了是我国目前能源电力供给的主力军之外,还有一个作用就是电网的调峰作用。燃煤发电的调峰作用是目前其他类型能源暂时无法比拟的,尽管它的响应速度远不及水力发电,但水电建设费用较高及易受水文和气象条件限制,因此燃煤发电的调峰作用仍然占据很重要的地位。近年来也有人讲,用核电替代火电用于电网调峰,事实上,业内人士都知道核电的作用更多的表现在保障能源战略安全上,由于安全裕度限制等问题的存在,调峰作用有限,或者是现有技术条件下,核电暂时不适合用于电网调峰。这些就是部分专业人士保煤炭的原因所在,短期内还没有哪一类能源能够轻易地弥补火电主力军作用及负荷变化较大时的电网调峰角色,这也是我国能源格局与美国的能源格局存在差异的地方之一。
双重尴尬促使煤炭“火大”
就我国的能源格局现状而言,煤炭最大的用途就是火力发电,煤企和火电厂作为煤炭市场中的两大交易主体之间博弈的背后隐藏着的是火电经营模式的尴尬,火电承担并发挥着过多的公益性发电的任务和作用。按照市场规律,在煤炭产能过剩及价格下滑的情况下,火电厂有着强烈的释放火电发电小时数促进盈利的愿望,但出于能源结构调整的需要,压制火电的发电小时数,鼓励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就成为必然。而在煤炭价格趋涨,火电趋向亏损的情况下,为了满足能源电力供给需求,火电就需要被迫多发电,结果就是发得越多亏损得越多。
火电的这类经营模式在过去的补贴政策存在的情况下,能源高度管制体制下,尚且可以理解为满足能源电力供应的公益性要求,但随着新能源电力改革的推进,市场化趋势越发明显的情况下,减少补贴或取消补贴只是时间问题。那么在电力市场化改革的趋势下,火电为了谋求更高的利润空间也在情理之中。火电的经营模式遭遇的尴尬直接影响着煤炭市场的供需变化,对于火电过多的束缚、管制、扶持都是直接或间接的对煤炭市场良性发展的伤害。
新旧动能转换,煤炭何去何从,从政策导向上看已经没有了悬念,但从市场的良性发展看,还不应该过早的下结论,最起码煤炭在我国能源格局中的地位无法补位的情况下,还是要从清洁煤技术、脱硫技术、提高煤炭利用率等方面着手规范燃煤发电秩序。就新旧动能转换而言,不是要追求抛弃旧的动能,对于旧动能的处理,是要以改造和提升为主,使得旧的动能产生新动能。至于煤炭会不会成为能源格局变化中的“弃儿”,现在不会,因此,以后应该增加市场作用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