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产业在资本寒冬中未战先败
资本的追捧,曾让VR在过去的一年间里风光无限,相关创业公司暴涨至1600多家。然而,内容未跟进,使用场景缺失,令VR难以在消费端完成普及,资本态度由此转变。VR产业热度骤降,寒冬论不胫而走。
消费者购买热情不高,原因还是VR设备吸引力不足,加上价格与技术脱节,消费者更不乐意为此买单。就算是一时冲动购买后,失去新鲜度后往往束之高阁。
消费者不感冒,对创业团队来说几乎是致命的。资本市场没有看到预期增速后,对VR的投资将越发谨慎。失去了资本输血,而又难以自我造血,创业团队基本以破产倒闭收尾。
据《中国虚拟现实(VR)行业分析报告》数据,2016年第一季度融资规模高达8.16亿元,到2016年第二季度,获得融资的VR创业公司只有四五家。
投资人不仅变得谨慎,甚至有不少已萌生退意,最直接的原因是有大批创业项目正在或已经死亡。以头显设备为例,2014年,VR头显设备创业公司超过200家,到2015年只剩下60几家,今年情况更不容乐观。
VR创业公司多数没能迎来春天,直接在资本寒冬中未战先败。如何让想象落地,成为绝大多数VR公司生死存亡的关键。
在消费端市场难以打开下,很多VR企业开始转向垂直化方向发展,给某些特定领域提供解决方案,如视频内容网站、医用培训系统等。这意味着,VR产业正迈入各自为战的阶段。
内容没有大的突破,VR恐怕还难以真正在市场中完成普及,至少还需要三五年的发展时间。能不能在特定领域打开市场,也是个未知数。从这两方面来看,VR的前景确实不甚明朗,资本收紧也理所当然。
不过,并不是所有都持悲观态度。花旗就宣称未来二十年内VR产业市场规模可能突破1万亿美元,高盛也曾预测十年内VR市场规模将达800亿美元。
对创业者来说,并未完全没有希望,但也应该做好应对资本寒冬的准备,以免在洗牌过程中提前淘汰出局。未来,VR要跨入爆发期,还需要靠整个产业链共同发力,特别是内容生产商,如此才能壮大市场规模,创业公司才能从中获益。